冠心病的发病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经明确的有以下十大危险因素:⑴性别,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高于绝经后女性;⑵年龄,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⑶家族史;⑷高血压;⑸吸烟,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数越长、患冠心病的危险越大,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⑹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一系列代谢异常,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大大增高,约有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⑺肥胖;⑻胰岛素抵抗;⑼血脂异常;⑽炎症、感染、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
冠心病的预防分两个层次,一是疾病尚未发生而采取积极的非药物预防,此为一级预防;二是疾病发生以后在一级预防的基础上针对疾病采取的治疗,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此为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①戒烟。吸烟致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绞痛;长期吸烟,血小板聚集增加而促进血栓形成,促发心肌梗死等。戒烟后2~3年,发生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大大降低。②合理膳食。低胆固醇、低热能、低脂饮食,限制钠盐的摄入,食用富含抗氧化剂食物。饮食中有足够的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叶酸。③适当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冠脉血流、增加心肌供氧、改善血脂、调整精神状态,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④调整精神和心理状态。情感易激动、思想压力大、抑郁症等不良精神和心理状态,对心脏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抑郁的心肌梗死后患者,6个月内病死率比非抑郁患者高5倍。健康指南微信号:jkzn1988
病情缓和期要积极治疗。有人认为只要胸闷、心绞痛不发作时可以不吃药。这是错误的。如果发生胸闷、心绞痛说明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很严重,会导致严重心肌缺血。因此,一定要找专科医生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