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血压的分类、并发症、治疗原则,别遗漏了!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什么原因造成了高血压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确诊高血压。诊断内容应包括:确定血压水平及高血压分级;无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评估心、脑、肾等靶器官情况;判断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   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80   ≥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   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   1级   2级   3级   无其他危险因素   低   中   高   1~2个危险因素   中   中   很高危   ≥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   高   高   很高危   有并发症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高血压治疗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不同人群的降压目标不同,一般患者的降压目标为140/90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患者,应酌情降至更低。对所有患者,不管其他时段的血压是否高于正常值,均应注意清晨血压的监测,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其清晨血压并未达标。   原则: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并控制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钙和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   ⑥戒烟、限制饮酒。   ⑦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   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   ②β受体阻滞剂。   ③钙通道阻滞剂。   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a.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b.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c.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如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肿瘤切除后血压可降至正常;肾血管性高血压可通过介入治疗扩张肾动脉。对原发病不能手术根治或术后血压仍高者,除采用其他针对病因的治疗外,还应选用适当的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