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就像一个勾状的袋子,但与普通袋子不同的是,它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它受人的神经控制。胃囊的大小是有个体差异的,性别、年龄、体型不同,胃囊也不尽相同。通常,我们把胃囊扩张后能容纳食物的量称为“胃容量”。
一般来说,胃内无食物时,容积较小,像水囊一样是扁的,呈弯弯的半月形。成年人在完全空腹的时候,胃容量约有50—100毫升;正常吃饱饭(中度饱)之后,胃容量有1000—1500毫升。
那这是意味着胃真的会越撑越大,越饿越小吗?
事实上胃容量相对自己来说,其实是不变的。
那为什么有的人真的会越吃食量越大,有的人刻意节食后真的就越吃越少了呢?
一个人吃得多与少,与我们的胃肠道、饱食和饥饿中枢,以及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这三者均有关。
这三者之间互相调节、相互制约,相对平衡。当大脑皮质感觉到饥饿(胃肠道发出空腹信号)的时候,中枢就会向摄食中枢发出进食(兴奋)指令,向饱食中枢发出抑制指令,从而开始进食;当吃进一定量的食物,胃肠道感觉膨胀后,胃肠道将会把饱腹的信号通过神经反射的方式传递到大脑和饱食中枢,大脑皮质就会向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分别发出饱腹的指令,停止进食。
如果经常狂吃的话会导致:
1.胃壁反复被拉伸到极致之后,就会变得松弛,胃蠕动力就会衰退,进而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
2.在短时间内暴食,尤其是吃了容易膨胀的食物再喝下大量水后,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使胃极度膨胀、破裂,以致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脱水、电解质丢失,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3.如果胃被撑到巨大,将会向上压迫横膈膜乃至心脏与肺部,产生很大的负担,同时还会对血管、神经等施加挤压,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