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一直以来被误认为是糖尿病的罪魁祸首,也因此成为广大糖友的最大“假想敌”,恨不得看见“糖”字,血糖都会不自主升高。
陷阱:糖,有多远躲多远
真相:没有糖哪来的你…
糖友有时会过于关注糖摄入的弊端,而忽视了它在人体中发挥的诸多作用。
众所周知,糖可以贮存和提供能量,几乎是性价比最高的能量来源之一。它与小伙伴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可以构成抗体、酶等人类活动的重要物质。简言之,人活着,都靠它。
当适量摄入糖类,还可以防止或减少吃进去的蛋白质被分解利用,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它还有助于肝脏合成糖原,默默充当“护肝卫士”。
而一旦糖类摄入不足,为了提供能量,体内脂肪中储存的甘油三酯就会被加速分解为脂肪酸,这一过程,有可能产生过量酮体,酮体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体内聚集,最终就会导致一种疾病——酮血症。它也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陷阱:吃起来越甜,含糖量越高
真相:同姓不同名,个性大不同
对糖友而言,糖类“亦敌亦友”,所以我们更要知己知彼。
糖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根据不同结构和生理作用可以分为糖(1~2个单糖)、寡糖(3~9个单糖)和多糖(≥10个单糖)三个主要分支。
糖类家族中的绝大部分成员确实会带来甜的口感,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在食用后都会引起血糖的迅速上升。不同糖类对血糖影响不同,因此,不能单纯以口感来作为升糖依据。
部分糖类,比如糖醇对血糖升高的贡献就相对较小,被应用于市面上的无糖食品,但“无糖食品”这个名字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导性,如无糖饼干,尽管其甜味剂选用的是糖醇类,但食物本身就含有较多的糖类,所以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的大量食用。
在糖类中,果糖最甜,其甜度是蔗糖的1.2~1.5倍,也是易于吸收的单糖,比如蜂蜜中就含有大量的单糖。当追求口感上甜度的满足时,可以适量地食用些蜂蜜,但是食用蜂蜜的同时,要扣除相应的主食量(一般来说,50克蜂蜜扣除50克粮食)。PS:别忘了食用后监测血糖。
陷阱:只知道不升糖的主食
真相:不遵循不升糖的吃法
那涉及到一日三餐的主食到底要怎么吃?都说马铃薯、山药好,为啥我天天吃还不降糖?可能因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先来认识对糖友来说非常关键的三类食物。
第1类:含糖类较少的食物
以主食为例,如马铃薯、杂豆中的绿豆和小豆等含糖类相对较低,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食用。
第2类: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
糖友对“血糖生成指数(GI)”应该不陌生,它是指人体食用某种食物后在一定时间内,与葡萄糖相比,其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用以衡量食物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通常把葡萄糖的GI定为100
一般GI>75为高血糖指数
75~55为中生糖指数
≤55为低生糖指数食物
以主食为例,如荞麦、山药等GI较低,常见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如下图。
第3类:血糖负荷较低的食物
是不是光选择低GI的食物吃就行了,当然不是,GI说明了食物升糖的“质”,并没有规定吃多少。于是有了代表“量”的GL指数。
计数公式是GL=GI×碳水化合物含量(克)/100,可以用来评价某种食物摄入量对人体血糖影响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