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的心法要言,是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之精华,历来为不传之秘

  太极拳的心法要言,是大师们的心得体会之精华,历来为不传之秘。

  读懂他就像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如能对他的心得正确理解,对练拳帮助匪浅,但是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有吃到螃蟹才知道螃蟹的味道。别人的描述,自己理解可能有所偏差,何况他的意识有些不能用文字表达的尽善尽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能死理解,断章取义,更不能无端瞎琢磨。只要练得对,时间长了,功夫到了,自然能理解其中含义。如能理解领会了,在这个起点再提高自己,对练功毕竟也是一个捷径。

  一:陈鑫《太极拳轮》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一丝不假强为,强为着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精神贵乎蕴蓄,不可外露圭角

  二:孙禄堂先生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武功出神入化。爱好武术的人们看这首诗会有启发的。

  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

  得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孫祿堂

  三:无名大师

  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水走船不走。

  四: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

  所谓棚劲者,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遍体弹簧似,开合一定间,任凭千斤力,漂浮并不难。

  五:太极拳论

  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练身不练招

  六:一代宗师太极拳名家杨露禅

  对全佑说过:“圈内打,圈外推人”。

  七:内家拳讲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

  八:陈鑫《太极拳轮》

  每势将成“迹似成,气却不停,必待内劲徐徐运到十分充足,下势之机跃跃欲动,方能上势与下势打通,中无隔阂,一气流行,不但一势如是,拳自始自终,每势之末,皆如是。”彦云:“接骨斗荀,细心揣麽。理精法密,条理缕析。层累曲折,胥致其极。”

  九:陈长兴《用武要言》

  捶自心出,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彼,随机应变。“

  十:郝为真先生

  “初练(太极拳)时,如身在水中,两足踏地,动作如有水之阻力。第二层,则如身在水中,两足浮起,浮游水中,能自如运动。第三层,则身体轻灵,两足如在水面上行走,临渊履冰,神气内敛,不敢有丝毫散乱。此则拳成矣。”

  十一:陈鑫《太极拳轮》

  顶劲领起来,顶劲何在?在百会穴,其意些须领住就算,不可太过,过则下堋上悬,立而不稳,此是一身关键,中气之所通着,不可不知。中气上通百会,下通二十椎,此处一通则上下皆通,全体之气脉胥通,自无倒倾之弊。脑后二股筋是佐中气之物,二筋之间其无筋处乃中气上下流通之路,下行脊骨之中至二十一椎止。即前后任督二脉亦皆是辅吾之中气。

  人之一身,以腰为中界,气往上下行,中间以腰为界。

  十二:陈子明《陈氏世传太极拳术》

  无贪无妄:习练太极拳最忌贪多,尤戒妄动,凡运用与姿势均求其正确,庶练成后不致犯病,而精进自易,若贪若妄者,成就终鲜,此弊初学十九难免,切宜注意。

  十三:打好太极拳,先从简单易记的口诀说起

  无形无象(忘其有己),全体透空(内外如一)。

  应物自然(随心所欲),西山悬磬(海阔天空)。

  虎吼猿鸣(锻炼阴精),水清河净(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气血流动),尽性立命(神充气足)。

  十四:

  ◆太极拳口诀

  直线为攻,曲线为守;近身短打,慢练体会。

  以意领炁,以炁领形;虚灵顶劲,无中生有。

  ◆“太极拳”心法

  太极阴阳玄理明,万变千化不离宗。

  不偏不倚守中和,悟透松紧功始成。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

  骨撑筋伸肉要松,松撑圆沈臂如弓。

  头领足蹬中间空,坠肘松肩两手挣。

  吸胯开裆膝自挺,虚腋坐胯必起胸。

  呼吸以喉入心腹,直落丹田涌泉通。

  捧劲不离贯始终,周身似簧遇力应。

  意不紧来又不松,不即不离不离中。

  道法自然自然法,勿求勿追悟中行。

  心松形松神亦松,似松非松松松松。

  臂撑膝撑意亦撑,不撑自撑撑撑撑。

  第十五:

  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

  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

  十六:董英杰

  提起精神、虚灵顶劲、涵胸拔背、松肩坠肘、气沉丹田、手与肩平、胯松膝平、尻道上提、尾闾中正、内外相合。不强用力、以心行气、步如猫行、上下相随、呼吸自然、一线串成、变换在腰、气行四肢、分清虚实、圆转如意。

  十七:棚捋挤按世间稀,十个宜人十不知。若能轻灵并坚硬,沾粘连随俱无疑。采冽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果得沾粘连随字,得其环中不支离。

  十八:太极拳的灵魂

  无形物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水净。翻江播海,尽性立命。(相传此诀为唐李道子所授)

  十九:

  套路如套,有为所造,如不跳出,时光空耗

  二十:杨澄甫

  “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凡练太极拳者,都知道太极图,但真正能读懂,领悟太极图者不多。从表面看它只是一个绘有两条(阴阳)鱼的普通图,实质它包罗万象、精辟至极。太极拳的根本要义尽涵其中。

  那么,怎样拿太极图来指导太极拳的修练呢?

  下面我从从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下个人认识。

  1、太极图外边的圆圈表示练拳时两足的运动路线,太极拳动步即走弧形,不可直进直出。前进、后退、左旋、右转皆然,下肢在太极拳运动中始终不可伸直与起伏;图中的“S”线表示手法,意思是两手不可直线运动,不可单独运动,要协调配合,相互呼应,上肢做到将展未展;图中两个阴阳鱼表示身法,练拳与推手、技击时,从身法上要虚实分清,做到变化有序、“上下相随”,“一动俱动”、“一静俱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2、太极图外边的圆圈代表着螺旋运动(螺旋劲)。意思是下肢的每一动都应在弧形运动中进行螺旋运动。太极图中的分隔线即“S”线,代表上肢的缠丝运动(缠丝劲),意思是两手在相互配合的圆形运动中进行缠丝运动。太极图中的两个阴阳鱼代表腰胯。意思是腰胯要分虚实,用腰胯的虚实变化来指挥上下肢的螺旋、缠丝的虚实运动。此即为整体力(整劲),图中两个鱼眼表示实要精神贯注,虚要有腾挪之势。不在外、全在内,内动带外动。“一动俱动”“以身使手”。

  3、太极图外边的圆圈代表气势。意思是每一动,气势要饱满、圆满“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处处圆满无缺。太极图中的分隔线"S".表面看来是一个分隔线,实际上它孕育着很多信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s”在这里就代表着三,它可有可无。有时为太极,无时为无极,故又“万物归一”。它是太极与无极的桥梁,又是阴阳消长的助动剂,是即对立又统一的协调员,起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为太极,合为无极。

  动者为拳,静者为道。图中两个阴阳鱼则表示内在的神意虚实变化与转化。外在气势是随人所动,内在神意是由己而生。外是气势鼓荡,内是神意运动。气势包围精神,精神支撑气势。外在的肢体运动只不过是神意的外在表现,而隐于内的是神意运动,显于外的则是气势鼓、荡。它即可由内显于外一一气势鼓荡,也可由外而敛于内一一气敛、神聚。

  内在的神意变化来指挥螺旋式的缠丝运动,而显于外则是气势鼓荡的开与敛气、神聚的合。开则俱开,开时周身骨节有微开之意(肢体放长),力达四梢,指尖发(弹)人。合则俱合,周身骨节有微合之意,合于命门,即五心归元。

  图中两个鱼眼表示要留有余地,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即进中要有退意,退中要有进意。开时不能开满,开至七成即可。合时不能合足,也是合到七成即可,“物壮则老”。进攻时不要把式法用老、用过,刚入妙境为佳。化解对方也是如此,要留有余地,要恰倒好处。

  传统太极拳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用语言文字是难以表达完善的。若要深刻领会其真谛,全面体验其精髓,则需要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毅志,以谦虚谨慎,自强不息的态度、耐心参悟拳理,潜心体会拳法,认真研究太极图。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经过日积月累的细心修炼、研究,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渐登堂入室,进入太极拳之殿堂。

  武术谚语道:“能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筋长者,劲大,劲巧。可是,有人做不到,为什么?主要是不明理。中医讲:肝主筋,肝经通畅,肝才健康;肝健康,筋才能拉长,才能节节贯穿。

  松柔是太极拳的灵魂。当然,放松不是懈,是骨节拉长。在练拳中,懈是一种拳病。除了高度的松柔外,还应该稳、慢、圆、匀。通过思想的意识作用,来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所以练家都要求“全身举动俱要轻灵”。

  怎样肝经通畅、练功松柔呢?现在将我多年的实践经验献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春分,是肝经走向最旺盛的时节。在交季时一小时前,面向东方站立,两脚与肩同宽,即涌泉穴对肩井穴。放松,人静。意想自己站在湖边,周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一片温馨祥和。首先练三田合一法,意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成一条直线。上丹田为泥丸宫,中丹田为肚脐里三分处,下丹田为会阴穴。

  作用:无论你身体多么疲劳,只要“三田合一法”守十分钟后,就会立刻感到心情愉悦、疲劳解除。

  练法:先想会阴穴,再想中丹田,再想泥丸宫。会阴穴走肾经,肾主水。放松人静,毛孔扩大,全身会感到生机勃勃,有内气腾然之感,再默念三遍唐人李道子《授秘歌》四言八句: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水河静。翻江倒海,尽性立命。

  注:

  1.无形无象,指的是气。

  2,全身透空,是指练功时全身的毛孔都要张开。

  3.应物自然,是指功到自然成,练拳时,要天人合一。

  4.西山悬磬,是指人的前胸双肺,肺叶全张开,胸是空的才舒畅。

  5,虎吼猿鸣,是指喉头呼吸法。虎吼,就是呼气;猿鸣就是吸气。

  6.泉水河静,是指涌泉穴的“水”升上来,也叫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练拳要把浊气排出,把拙劲去掉。

  7.翻江搅海,是指大小周天自转。

  8.尽性立命,就是达到性命双修。

  以上八句默念三遍后,会感觉身体中正安舒,全身松透。再两臂松垂,把上肢想成是春天吐绿的柳树枝,松柔垂下,随微风摆动。再想两肩松沉、指尖麻胀,心畅体舒。静站十分钟,意想微风吹动,身体随风飘荡,引起身体内动。

  如果向右转就用自己的夹脊穴去找右脚的涌泉穴。夹脊穴是肝经,属木;涌泉穴是肾经,属水;水生木,身体会感觉舒服,这时浊气自然下降,清气自然上升。舌抵上腭,津液自然生出,也叫琼浆玉液。分三次咽下,自会延年益寿。

  肝经的走向,起于足大趾背丛毛处,下至大趾外侧端(大敦),向上沿足背内踝前缘,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沿股内侧中线,绕阴器至小腹,向外上方行至十一肋端,人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分布于胁肋,沿喉咙,进入鼻之内窍,上行连日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颈部;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于颊部之里,环绕口唇;分支:从肝分出,上贯膈注入肺中,交于手太阴肺经。

  意想肝经的走向三遍,会加快经络的通畅。在稳、慢、匀、圆的条件下,左脚向前迈出一小步,足跟着地,抱七星左手的大拇指(少商穴)对准自己的左鼻孔,右手的中指(中冲穴)去合左臂的尺泽穴。百会穴对住右脚的涌泉穴,静站一会儿;向前打挤,夹脊穴找左脚的涌泉穴,就会产生巨大的挤劲。慢慢地练一小时,肝经自然流畅,再练拳时拳味十足,功力大增,太极拳爱好者不妨一试。

  太上老君内观经》"道者,有而无形,无而有情,变化不测,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则为神明,所谓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则修心也;教人修心,则修道也."

  修道修真修行修炼就是修心。真就是心,心就是神,心变则身变人变神变,心随境变,心生万法,万法归心,法由心生,术由心出,功自心诚出诚则灵,术由心悟生悟则神,相随心转,寿依心移,命由心改,运随心变。真传者,真心相传也,师徒之间心心相印,才能心有灵犀一点通,师之法即是我之法,师之功即是我之功,其中奥秘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修行人,于教门用功行善积德吃亏吃苦耐劳消业障,业障消尽真心现。真心者,明镜也,金丹也,圣婴也;真心现,明镜复明,能感应世上的一切事物,真功道法神通现矣,圣人皆感而通之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