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又到了感冒高发季,也是出现咳嗽,头疼,发热,痰多等症状的高发期。咳痰与气候、季节变换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冬春季节易于好发且痰量增多。
痰多的原因: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第四,患有鼻炎,炎症作用下鼻粘膜分泌大量脓性且粘稠度很高的分泌物,经鼻纤毛运送至鼻咽并粘附于鼻咽处,导致咽部异物感,进而通过咳嗽咳出。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风痰: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
热痰: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湿痰: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痰多的预防要饮食和自我按摩一起进行,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痰多的饮食预防:
宜:1、宜吃滋阴润肺的食物;
2、宜吃生津养肺的食物;
3、宜吃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易消化或半流质食物;
4、宜吃清淡、流质、松软的食物;
5、宜吃富含钙、铁的食物。
忌:1.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2.忌食过于咸、腻的食物。
痰多怎么办,这3个化痰要穴可帮你
早上起床后,按摩之前先喝一杯白开水。按摩丰隆穴,阴陵泉穴、大鱼际穴位.每个穴位按摩60下,反复按摩两次。一天早晚各一遍,很快就会发现好了很多。
化痰的第一要穴:丰隆穴
取穴方法: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这个位置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1到3分钟。穴位一般比周围要敏感,按摩丰隆穴时会有轻微疼痛感。
丰隆穴属于胃经,但跟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胃两者是相表里的,如果脾虚不能运化身体中的水湿、痰湿,它要经过曲线救国,在最好的朋友那里找一个胃经联络脾经的一个穴位(丰隆穴)。一种情况痰多,总咳不完,用丰隆穴可以尽早地把这些痰排出来,还有一种情况:感觉有痰,在喉咙里老是巴着咳不出来,用到丰隆穴以后可以让痰变稀,稀释以后再咳就非常容易了。痰咳出来以后就会感觉呼吸道非常通畅,炎症也好的快一些。痰本身是带菌的,痰咳出去以后,对我们呼吸道的畅通,对炎症的消除都有很大的帮助。详情点击:治疗咳嗽的穴位止咳化痰效果好》》
化痰的第二要穴:阴陵泉穴: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按摩阴陵泉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等。如果体内的湿气过于旺盛而没有及时的排出体外,那么就会导致体内湿邪太大,这样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湿疹、水肿还有拉肚子等等毛病。想要令身体恢复健康,那么外散或者是内化湿邪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刺激阴陵泉穴位,能够起到很好的内化湿邪的作用,同时对于肾脏、脾胃还有肺部都有着很好的保健作。
化痰的第三要穴:大鱼际穴
鱼际穴属于手太阴肺经穴,鱼际穴位于人体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缓解治疗咳嗽、咽喉肿痛、及扁桃体炎、发热、小儿营养不良等按摩鱼际穴的功效:气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