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冬季的保暖技巧

  1.暖气温度别太高。空调、暖气温度过高,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时小血管容易突然收缩,让人感觉更寒冷。因此,室内温度最好设为18℃-20℃。

  2.少摄入咖啡因。咖啡因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使血管在寒冷的情况下也不易自然收缩,导致身体热量损耗,让人感觉更冷。姜茶等脱咖啡因热饮保暖效果更好,更适合冬天。

  3.手别放进口袋里。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流,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4.多喝豆奶。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著升高体温。建议早餐喝杯豆奶,同时可适当吃些坚果和酸奶。

  5.帽子要盖上耳朵。头部散热占身体散热的30%,最好选择可覆盖耳朵的帽子,因为耳朵虽薄,但表面积大,更易散热。

  6.起床前活动脚趾。起床前脚趾上下活动20次,然后用脚画圆圈活动脚踝,正反方向各10次,再将大腿收紧放松10次。这样可让身体活动开,下床不会感觉太冷。

  这些部位不宜冻

  1、腹部:患有胃肠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上腹部保暖,以防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秋冬季节最好不穿露肚皮的衣服。

  2、腿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3、头部:秋冬季节不宜晨起洗头,容易受风寒。

  4、膝关节: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5、脖子:脖子受冻容易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