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雨水”是立春后的第二个节令,每年2月18日或19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为“雨水”节气。该节气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寒冷冬季降雪天已经过去了,从天而降的不再是雪花,而是雨水;二是表示暖湿的气流加强,雨水增多,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也开始抽出嫩芽,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习性也随着节气的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春季养生应注意一多两少:
多
多运动
冬季天寒地冻,户外活动少,体重容易增加。雨水后天气转暖,阳光充足、温柔,每天进行户外活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有利于慢性病的防控。
少
少生气
春日里,肝气生发,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很多人会在春季出现火气渐长,爆发指数增加的情况。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绪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在春天应少生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此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可多听笑话,多看喜剧,或到近郊、风景区去春游,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在日常生活中可多饮玫瑰花,因玫瑰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
少
少食滋阴食品
中医认为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以使人体免受外界的侵袭。正如《皇帝内经》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在春季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牛肉、羊肉、姜、葱、土豆、韭菜、红茶等,以使人体阳气充实。也可多饮黄芪,增强抗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