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破裂症”,是临床常见病。本病是由于椎间盘组织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产生下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的一种病变。本病多发于20到40岁的青壮年男性,临床上以腰L4/L5和腰骶L5/S1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病变,除了与年龄因素有关外,生活方式、尤其是缺乏运动锻炼往往是造成或加速脊柱病变的重要因素。因为脊柱的功能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肌肉和韧带的功能状态。如果平时你疏于活动,缺乏锻炼,未能使自己的肌肉和韧带保持良好的功能状态,脊柱就可能逐渐松弛或慢慢地松动。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缩影,富含中国古老的哲学理论,它虽然属于武术范畴,然而其健身价值历经实践检验证明显得更为突出,以至成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由于职业习惯,希望结合自己习拳的点滴心得,从教育学及医学的某个范畴或角度对太极拳的健身机理进行诠释。
研究对象
从学习太极拳的新学员中选取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32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某社区经调查筛选出来平时较少参加运动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而且没经过正规治疗的患者32人为对照。两组研究对象的家族史中无重创性骨折史者。所有研究对象无其它慢性疾病(肝脏、肾脏、糖尿病、神经性厌食、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同时排除腰椎部肿瘤、结核、强直性脊柱炎和脊髓等病变,未长期服用过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钙剂、激素、维生素D、保健品等)。两组无营养不良性疾病,膳食营养合理均衡,对富含钙食品的摄入相似,也无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两组的年龄范围为18~50岁。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而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学员组一般资料:本组32例病人,男20例,女12例;年龄18~50岁;病程3天~10年;症状以右下肢疼痛为主者19例,双下肢疼痛伴麻者6例,单纯腰痛者5例,下肢疼痛伴跋行者2例。
学员组影像学资料:本组32例,经CT扫描者25例,MRI检查者5例,腰椎X线平片检查者2例。显示L3~L4突出者8例,膨出症者9例;L4~L5椎间盘突出者17例,膨出症者15例;L5~S1突出症者6例,膨出症者11例。单间隙病变者(椎间盘突出或彭出者)24例,其余均以2个或2个以上椎间盘同时发病。32例病人中伴腰椎退行病变者12例。
诊断标准
①有腰扭伤史或慢性腰病史;②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咳嗽、喷嚏、排便时疼痛加剧;③腰肌痉挛,腰部活动受限;④病变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放射痛;⑤患肢肌肉萎缩,感觉迟饨,踝及姆趾背伸力减弱或消失;⑥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⑦X光片显示腰椎生理曲线变直,脊柱侧弯,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⑧CT、MRI检查证实。
治疗方法
1、先活动各关节进行热身。
2、陈式太极拳十八式2~3遍,时间大约10~15分钟。
3、然后休息3——5分钟。休息时应自然走动,不提倡站在原地不动,严忌打完拳马上坐下尤其是地上或冰凉的石凳上。
4、继续陈式太极拳十八式3~4遍,时间大约15~20分钟。
5、休息3~5分钟。如此反复练习持续大约60~90分钟。
6、最后,适当做一些放松运动。
7、最少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须连续做2-3个疗程,为巩固疗效和进一步达到身体强健的目的,提倡长期坚持练习、锻炼。
注意事项: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每次练习强度应酌减,达到微汗效果即可。在炎热的天气练习时,应注意人体水分的补充;在寒冷的天气练习时,应做好保暖措施。任何时候都避免对着风口直吹。练习时必须严格遵照教练人员的要求进行,严守身法认真练习,否则,对健身无益甚至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疗效标准及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痊愈:腰腿痛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患者直腿抬高80o以上或与健侧同;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功能改善,仅有轻微腰痛或腿痛,直腿抬高在60o以上,对日常生活和工作无明显影响;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自觉部分症状减轻,较治疗前有好转,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影响;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疗效结果: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以上方法治疗并追踪随访半年以上,痊愈21例(65%);显效7例(22.00%);好转3例(9.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分别为2、3、3、24例,总有效率为25%。
典型病例
患者白某,男,40岁,体院毕业排球运动员。主诉腰痛伴右下肢麻痛多年,经理疗、针灸一年多,效果不明显。因训练不慎扭伤腰部,活动困难,腰不能直立,疼痛剧烈,行走跛行。诊查发现平腰、腰肌紧张,L4--5椎体右旁约1.5cm处压痛、叩击痛,并向右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左85o、右35o。腰椎CT示:L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经上述方法治疗三个月后,腰腿痛症状消失,自腿抬高试验阴性,并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
讨论
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同不通畅而逐渐积累而成。人体的脊椎是气血循环的主要通道。据科学调查几乎所有脊椎性的动物由于后天的生活习惯或多或少都会造成脊椎的侧弯与变形,错位等一系列问题。
太极拳的练习,首先第一要点“立身中正”,头顶百会穴垂直对准实腿脚跟,表面看上去有微微后仰,这样反而可以使脊柱周围的韧带肌肉力量达到均衡,有松弛紧张的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的作用,缓解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到椎体能按正常序列传递力量,使椎间盘受力均匀,起到减轻和稳定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作用,有利于膨出椎间盘的回纳,而对于部分太极拳爱好者错误理解太极拳身法“含胸拔背”所引起的驼背弯腰,也作出了很好的解释。
立身中正要求怎么做呢?虚领顶劲,塌腰和上下对拉。但大家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呢?人体有四个生理弯曲,分别为:“颈,胸,腰,尾椎”这些生理弯曲有什么作用呢?减缓对内脏及骨骼的冲击力。那也就是人必要得有生理弯曲,但由于坐姿,站姿,背单肩包等问题造成“脊柱侧弯”。社会上被告颈腰椎病困扰的人大有人在,什么颈部生理弯曲减小,变直,反张,腰椎间盘突出,滑出,脱出等问题比比皆是。但胸椎病的人相对其它两点就会少很多,因为胸椎是一个桶状的稳定结构。
咱们先从颈椎的生理弯曲的减小,变直和反张说起,病变的颈椎多数都生理弯曲减小了,变直了更有甚者都反向弯曲了,和太极拳练习时要求的顶劲领起,脖子后贴衣领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太极拳怎么就能达到预防和治疗这样病态的椎体呢?刚才咱们说了脊椎是人体气血的主干道,周围附着很多的血管和神经纤维,一但错位就会造成压迫,轻者头晕,没精神,重者下半身麻木失去知觉直到植物人。我们要讲太极虚领顶劲对人体颈椎骨骼的恢复正位作用,得从人体解剖学讲起,人体的大致构造由内到外依次是,骨骼,肌肉,韧带和表皮。医学上有专门的治疗方式叫做牵引,通对拉伸人体脊柱帮助患者解决病痛。太极拳的上下对拉,虚领顶劲,塌腰就是为了使你的骨骼处于类似牵引的作用。但是太极拳在练习过程中要求习练者做违反人体生理规律的动作是否对人体脊柱有改善和冶疗作用?答案是肯定的。通过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太极拳确实对颈腰椎病有非常好的作用。
每一拳式虚实分明,弓步和虚步形成一开一合、一张一弛,如此交替进行,对脊柱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韧带和肌肉群起到了合理的牵引、旋转、扭压等内在按摩作用,尽快打通痹阻血脉,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突出椎间盘吸收,消除局部炎症,具有松解粘连,改变神经根与突出髓核的位置关系,解除突出髓核对硬脊膜和神经根的压迫,改善椎管内的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性水肿的吸收,同时开大椎间孔,使神经根处区域的容积相对增加,从而避免了神经根的嵌压,恢复正常的腰椎解剖序列等作用。使韧带恢复弹性和力量,预防韧带蜕变、增生肥厚、软骨化甚至骨化。可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充足供养、增强肌力,防止劳损,为脊柱的保健以及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减轻椎体及椎间盘的负担,为其恢复到正常的结构以及稳定病情,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同时,对它们也起到了强有力的保护作用。
另外,太极拳要求无论是行功走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同样要求保持身法立身中正,这样,久而久之,即可养成良好的姿势,犹如古人所云“站如松,坐如钟”,这与医学上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要求在生活上的注意事项不谋而合,对疗效的巩固具有积极的意义。
运用这种运动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快速消除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腰椎功能,又能达到避免复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