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头重脚轻、食欲差……都是湿重的症状!身体越湿越要运动

  你讨厌环境湿漉漉,却不知道体内的“湿”更可怕,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遇到湿重的症状,千万不能怠慢!

  运动出汗能排出湿气

  你有这些湿重的症状吗?

  上图的问题,你都遇到过吗?其实这大多是因为湿气重引起。假如在感到疲倦的同时,还有食欲不好、大便比较稀、舌苔比较厚腻等症状,可以认为其身体湿气重,还会引起腰酸背痛、小便疼痛,甚至造成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些女性的体质比较弱,严重的甚至出现痛经、闭经等。

  “湿重”说起来很简单,就是体内水分异常增多,多见于肥胖的人。中医认为湿属“有形之邪”,具有沉重、秽浊、黏滞的特性,有下坠的趋向,往往会表现为脚部水肿,去到哪都想找地方坐下来、躺下来,很容易睡着,做体检却没有任何异常问题。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正常人体对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会导致体内水分调控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就湿重了。

  为什么会湿气重?

  有两种可能:

  一是外湿,比如雨季的雨水多,环境空气比较潮湿;

  二是内湿,这是因为体内脾虚水液运化失常造成的,可通过调理来健脾祛湿,把体内的湿祛掉,就不会感到疲倦。

  祛湿有哪些技巧?

  越懒越要运动,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加水液代谢。

  热辣姜汤祛湿防感冒

  “湿重”的人,饮食上要注意清淡,少吃大鱼大肉,同时也不要吃太多甜食和寒凉的食物。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

  妙用葱、姜、蒜。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的辛热、发散之性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容易去除体内的湿气。时令蔬菜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等功效。除了吃新鲜的蔬菜,可以吃一点薏仁、山药、小黄米、鲫鱼、党参和扁豆。

  睡眠除湿法

  睡眠环境潮湿,一方面会影响人体的自我修复,一方面湿重的人更不容易排湿,且更易感受湿邪。

  水湿易趋于下,故睡床应隔空于地面,床下四周不要封死,保证有空气流通的空间。更不要直接睡地板,因空气中水分会下降地板而湿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等症。

  芳香化湿法

  芳香化湿类中药如藿香、佩兰、菖蒲、艾叶等煎汤后沐浴,适合驱散身体内湿气,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类植物确有抗病毒、抗菌、抗癣的功效。

  雨天警惕“心脏亚健康”

  在下雨天,有些人会出现胸闷、心慌、觉得闷、烦躁、坐立不安等症状,甚至有些人工作和学习也会受到影响。陈平指出,下雨天湿度大、气压低,很多本身心脏没问题的人,也遭遇了“心脏亚健康”,像这样因为心慌、胸闷来就诊的病人,占到每次门诊的1/5,这些患者可能验血或者检查的时候看不出什么异样,其实是由于体内有湿气影响了脾胃功能的运作,需要遵照医嘱进行中药或者食疗调理。

  患者平时应该坚持用药,要多休息、喝水、放松心情,同时调整一下室内的湿度,或许这些症状就会好了。

  “湿气”重,需注意食物霉变

  下雨天还需要注意的就是食物霉变、变质的问题,专家表示,在吃东西时要多加小心,一旦发现食物变质、霉变,就不要再食用了,尽量吃新鲜的食物。花生、玉米、谷类等食物尤其容易发生霉变,会引发食物中毒,要特别小心。

  另外,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煮熟煮透,但有的食物就算你煮熟煮透吃了还是会拉肚子,因为煮熟煮透了以后细菌是杀死了,但细菌和病毒产生的毒素还是在里面,所以大家一定要多注意。

  闷湿天气容易关节酸痛

  下雨天的闷湿也容易引起关节的酸痛和不适。有关节炎的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一旦长期把关节暴露在外,就会令病情加重。如果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或早晨起床发现关节僵硬,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女性、小孩体质较弱者莫贪凉

  女性月经期间,要避免寒凉的食物;不要贪凉,要注意保暖。因为,女性的子宫还是偏寒凉的,如果寒凉入侵会影响生育。晚上洗头要及时吹干,特别是在空调间里,不要将头直接对着空调吹,避免湿邪入侵,淋了雨之后要擦干头发,勤换衣服。对于一些涉水作业者,要尽可能少接触水,多吃一些利湿的食物。

  湿气重霉菌容易滋生,加上天气气温变化,小孩子更容易感冒,从而诱发哮喘。除了儿童伤风感冒的高发期,胃肠疾病也容易侵害儿童。儿童应有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不暴饮暴食,不吃过分刺激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零食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