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林墨根谈太极拳的要领

  986年至2007年期间,我西下蓉城成都15趟,钦州距成都大约是1923公里,每趟在恩师林墨根先生家里住上少则4至5天,多则7至8天。在林老师的悉心言传身教,我的太极拳技艺得以与时俱进,虽然愚拙的本人资质较差,但对国粹的赤诚之心和学拳投入却换来了传统太极拳的点滴玄妙。为了日后更好的体悟恩师的传授,特把他老人家对我面授的练拳要领笔录下来。学习太极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永无止境。须渐修方能顿悟。但一层功夫一层理,不到一定的境界,凭现有的体会去揣摩太极拳的话语,必有隔阂。现把部分内容整理以下:

  运劲要连绵贯穿,见缝就渗,钻得进,提得起。

  化劲在自已身上任何部位不要受到牵制;更不要这里动,那里推,从而才能把对方的劲化得干净。

  发劲要沉着松净,则安舒稳妥,完整不偏,干脆利落,脱得开,放得远。

  一个面要打中一个点,力量才稳,同时要用底面反座力打出去。但未打出之前,事先要肌肤触觉听好对方的来意。如果对方从上面来,我就从下面打出去,同时要用丹田之气打出。如果力点从下面来,我就从上面打出去,如同推小车一样。力点在左从右打出,力点在右从左打出。

  推手时,我出手快了又不行,慢了又不行;重了又不行,轻了又不行;要不轻不重,不快不慢,一个面要打中一个点,给对方恰到好处的一点就行了,对方就跌出去了。

  推手时手跟身不跟,虚去实回;发劲时身跟手不跟,手如陪衬。

  推手时,须具备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技巧,顺势接力,不丢不顶,化之于无形,发之于不觉。不管对方怎样来攻,力量多大,都要做到随心所欲,变化莫测。做到使对方东倒西歪,失去重心,惊心动魄,使对方感到满目皆兵。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上乘的功夫。必须松静研练,才能练成此功。

  松不是目的,松是一个手段,它的目的是要贯穿。必须要心意松,才能做到形态上的松。

  松干净了就是松空,就是虚空粉碎,不要看得太玄了。

  含胸拔背,胸中要溶化,要虚心实腹。

  要进一步加强练拳,身体才会有适度的松柔,筋骨才能增长内在力量,脑力才有清醒的敏觉。而后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松沉得分量,灵敏的感应,以及柔软而一种又有弹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发出来的东西就是柔里含刚,用太极拳的话来讲,就是内劲的体会。

  “着”是外面能看见的招数,而内劲是里面的东西,从外面不能看见的,这必须粘上手平常练成的灵觉来体察。

  懂劲可分为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是识别对方的来劲而言,另一方面运用自已的本身劲道而言。如何识别对方的来劲?以我识觉、听觉、触觉三方面配合起来,对方的来劲是迟还是速,是刚还是柔,是沉还是浮,他的方向、企图、动机,都要把这些情况探察清楚,这就是知彼的功夫。第二方面是怎样运用自已的劲道,在运用自已的发劲。如果对方不进攻我,那我就慢慢侵他吃里,引化得同时要进攻。沾用于守,粘用于攻。推开了就是散手。

  掤劲由脚起,就是说掤劲由脚底反座力产生的。掤劲时不要手硬,要上边松,下边用劲。

  落胯时前脚宜内扣一些,在胯关节松开时腹部下沉(即气沉下丹田)。落胯亦叫沉胯,沉胯之法,在于先抽胯,其方法是如出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拳架中有弓步的拳式都要落胯,落胯能使弓步身正势稳。

  弓步的塌胯要放松腰背部、臀部的肌肉,胯骨自然下垂,后脚膝关节不要僵直,膝宜微屈,胯骨与脚底涌泉穴形成弹弓势。

  胯根内收就是扣胯,扣胯能使实脚更为沉稳,同时又能带动虚脚离地。

  胸部含化,腰亦要同时运转走化。

  用就是阳,不用就是阴。

  气沉丹田,不要故意去做;而是松胸实腹,再来意念往下想。

  往前推按时,不要着意去做,而是往前松出去。

  沾连就是不脱开又不顶你之意,你来多少,我走多少,顺着你的惯性、方向来走,所以说:沾就是走,走就是沾。粘随就是你走多少我就走多少,随着你的意思在走,我不用劲推你,跟你的意思在走。

  拳架中的拳式下盘高一点、低一点没多大问题,关键是气势要好,劲道要对。社会上的杨式太极拳动作稍有不同,但神、意、气和劲道是一样的。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