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一个“太极人”的模型

  我想尝试用现代的方法论构筑一个“太极人”模型,望大家批评、指正、完善。

  1、太极人是充满了内气的“膨胀”的圆形或者说球形结构的韧体,“周身一家”,“无有缺陷”,“神气鼓荡”,这是与刚体相区别的。可以想象充气后的轮胎、篮球等等;

  2、虽然这个充气的圆韧体本身已经具有了很好的抗打、抗压能力(这可以从理论与经验上来验证),但他不限于此,他有非常的灵敏性,稍微受力他都会转动;

  3、他的技击的战略原则是化、引拿、发再辅之于其它技术,当敌人的打击来到时,与其它人或闪或挌挡不同,他是贴上去,化引拿发。

  4、化者,试敌人的打击失去作用也,所以闪、挌挡都可以视作“化”。然而这个太极人同时又是个经济学者,总是在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果,既然敌人已经使用了能量,不应该浪费,要加以应用,所以他要借力打人,要“引”;

  5、引者,诱敌深入也,把他引进你的埋伏圈,所以要巧妙,不让敌人感觉、发觉,或者到发觉时已经太晚了;

  6、拿者,控制住也,你顺人被,由你处置了;

  7、发者,打击也,消灭敌人。

  8、高明者,化引拿发一气呵成,间不容隙,技有不足者:

  不能化(挨打)、能化不能引、能引不能拿、能拿不能发、能发不能毁。

  9、太极人的防守与进攻都有三个战线,所谓梢节(手脚)、中节(肘膝)、根节(肩胯身体),要求三节都能化引拿发,然而由外及里,一节比一节困难;正法是顺次迎(击)敌,奇法则变化万端,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

  10、由这种模型,采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推广太极拳,提高太极拳的水平。

  如何得到膨胀的圆韧体?

  1、当然就是要有气才能鼓荡才能膨胀才能充满周体的,这个“气”就是内气,就是气功的那个气。至于科学上如何解释这个气,我们现在不知道,但我们确实能感觉、能操作、能用这个气,所以我们就把它做为一个基本概念定下来。这个气不是非要通过太极锻炼而来,任何人练气功、练其它武术得了气,那么就有了学练并掌握太极的好基础。如果一个新学者没有气的基础,则他通过太极拳的练习同样可以得到气,主要是通过盘架子,但他要练习站桩也无妨,可以因人而异;

  2、现代人学练太极拳走了弯路,欲速则不达,首先是囫囵吞枣的学了套路,其次是对松的理解有误。太极拳的松是通过“紧”来达到的,相反相成,阴阳互生。这里的“紧”不是僵硬,而是拉伸,是把关节、筋肉都拉顺拉伸开来,以利于气的运行。盘架子数月数年而不得气者,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拉伸,光想着放松了。没有“紧”的对比,你如何知道松?但这里的拉伸是太极拳或者说内家的拉伸,主要特点就是在弯曲状态下的拉伸(又是太极阴阳了),举例来说,平推出去时的拉伸,一般人及外家一些派别具是肩起臂直,而太极拳一定要沉肩垂肘坐腕(弯曲)然后尽可能的推直,手指因臂前推而往后翘,于是手指、掌、臂都感到拉伸的“紧”,(这时手臂还是弯的),然后再缓缓松开,要体会由紧而松的过程。照此练习,快者当时,慢者不出一个月,就有气感,由手而臂,由少而多,由散而聚,由静而动,如此才会充盈全身周体。这里讲的是手臂,身体而言,主要是拔背,敛肛,尾闾骨稍内卷,脊椎向上拔起(肩一定要下沉,形成对拉,而胸不必有意内含,下颚稍内收),而腿主要通过松胯弯膝撑裆来达到。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