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明理识拳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太极拳亦然。或见懂劲者举重若轻,出手神妙,遂谓太极劲奥秘艰深,绝无踪迹,好之者探讨一世,人称画鬼、实干者流汗三车,奈无诀要,然则,太极拳果空泛若此乎?曰非也,常见穿弄堂磨剪刀者乎!弓腰垂肘稳而有力,其即太极劲也。再如老屠割肉,好手作画,功夫到到家,熟则生巧,其于一刀一笔之间,莫不合于太极之妙理,虽其茫不自觉,且不能扩而充之,而于日用之间,确能实受其惠焉,是故太极劲者无他,熟练规矩,则水到渠成。

  既非画鬼。亦无秘决,苟未得之,必于规矩求之也。

  循规矩而练拳者必先得其圆劲,久而又得方劲,然后内外相合,乃得太极之劲。所谓“进退须有转换,往复须有折叠,腰如转轴,气如车轮”此即园劲也;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立若平准,静若山岳,此即方劲也;方中寓园,园中寓方,方圆相成,动静相因,此即绵绵不断之抽丝劲也,然后提起精神,转换意气,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开如游龙腾空,合如鹰隼敛翼,皆是活动,不许搬移。练到此时,必为“主宰于腰,发之于腿,其根在脚,形之于手”,以后则愈练愈细,与日俱进矣。既谓,太极劲随处可见,规矩臻然,然则若是之易乎,曰否,其尚有三难,一曰拔筋,二曰养气,三曰悟劲是也。人自少年练拳,举手投足,已未必合于规矩,故须认清规矩,久久练之,流汗酸痛,至为艰苦;至若忽略规矩,径求意劲,摇头晃脑,自谓舒服。则其懂劲之难,实如登天,古蜀道之难,犹未介此也。拔筋之时,又须养气,以太极用劲,最重神气,神气不足,筋骨亦僵,今人身心繁忙,神气不免于散乱,况又标准难高。易盈易虚,颖播一世,依然故我,此其尤为可悲者也。神气清爽,始有悟性,大匠只能授人以规矩,巧则使人自悟,规矩不熟不能悟、神气不足不能悟、规矩可练也,神气可养也,然则始终不悟者,其必在意识之间矣!如何谓松,如何谓得劲,十人言之,十人不同,认识高低,自属功夫先后,而旁门左道,则必谬以千里矣。

  练拳之事,首在认识,认识对路,惟练而已。神气腰腿,皆是功夫,功夫进步,认识亦长,然而所贵不在功夫,而在认识者,功夫小犹可练,认识错则枉费矣,然则如何而使认识正确,则非练拳之所能为矣。

  要产生正确的认识,必须先要怎样才是真正的太极拳,正确的练习应该是怎样的?太极者无极而生是太极拳的根本所在,练拳先练伸筋拔骨,骨肉上下一致,这样2-3年只要方法准确,一定有成,此时遇外力脚下有根,受力支点自然在腰上,不会在肩;胸口;等地。到那时可以松的状态承受极大的外力。以下要练神气,用心运身,渐渐手脚及全身神气从心而一体,神气君来骨肉臣,这样也要2年左右。此时就是内家拳。如用五行相生克之理用来运动身体和神气就叫五行拳,用八卦相变之理就是八卦掌。要学太极必须先明白无极的道理,先要体会物我一体的概念,这一点很难,一必须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底蕴,二必须要神气充足。

  怎样才可能体会细腻的东西。不过还必须明师在旁指点方有希望。若然侥幸悟入,则需保护观想,使之纯熟。这时任敌再大力,再魁梧,你在心上不会产生对待之意,此时敌我一体方是无极。我在此无极中可起种种对敌之作,但不毁无极之理。此时方具运用太极的基础,此后去体会在无极中彼动时产生破坏无极的能量变化,这就是虚实。这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而分阴阳。在此后按王宗岳之拳论细细琢磨自会有一番新天地。但要悟无极之理真的很难,有人穷一生难以入门。此和儒;释;道等哲学底蕴有关。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