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N/A

  对于中国人来说,农历新年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日,既喜悦又神圣。出门在外的儿女们,不论风霜雪雨、路途遥远,都要赶回家过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哪怕只是包个饺子,也是一种幸福。

  那是原来吃不上肉的年代,只有过年的时候杀了猪,才有肉包饺子。现在,饺子早就成为了人们的家常便饭,只是这除夕夜的“更岁饺子”依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此时的饺子馅料不再满足于韮菜、芹菜、青菜和猪肉、鸡肉、牛肉这些常规品种,冬笋、香菇、木耳、羊肉、虾仁、海参、干贝、虫草等各色好料纷纷上台,再加入鸡蛋清、香油、高汤一同入馅,才算得上是有年味的饺子。

  有人就担心,食材是够上档次了,那怎么才能体现养生和健康呢?这就和我们医生开药方一样,对症下药。这饺子,你在自己动手做馅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对症挑选:体寒的,就放些羊肉、韮菜,体热的,就放些芹菜、荸荠,这可不就是养生健康了嘛!

  其实这个饺子还和我们中医界的老祖宗张仲景有着很大的关系。

  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长沙任太守时,理政不忘行医,诊病施药。他见白河两岸的乡亲们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的耳朵都冻僵溃烂了,就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的药材一起放入锅中,煮熟后捞出切碎,再放到面皮里,包成耳朵的形状,大家称之为“娇耳”。张仲景把这“娇耳”两只装上一碗,再舀上一勺汤,分别送给百姓食用。

  这一碗“祛寒娇耳汤”下肚之后,人们感到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也就很快治好了。

  据说,张仲景施药救人,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所以之后在大年初一的这天,人们为了庆祝病人的耳朵康复,就会自己制作类似“娇耳”的食物。这就是“饺子”的祖宗了。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