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为什么走了那么多,你一点都没瘦?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与无限极联合发布的《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中医健康状态与养生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久坐不动是影响中医健康养生指数的六大因素之一。长期久坐不动,会出现肌肉组织、关节以及脏腑等功能减退的现象,长此以往,可能就未老先衰了。

  对付这个问题,有个简单又易行的方案。

  中医认为:“走为百炼之祖”。行走,可带动人体关节运动,长期坚持能改变体形、增强脚部、臀部的肌肉力量,保持骨骼强度和硬度,延缓骨骼退化,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行走还能刺激脚底穴位,舒缓经络、促进血液循坏和新陈代谢,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燃烧体内多余脂肪,起到很好的美体美容、延缓衰老的功效。

  行走这件小事,我们都知道它好处多多。然而,如何行走才能更好地改善体形、促进健康呢?这件迈开双腿就能完成的简单事,你还真不一定能做对,有一些行走误区,行走的时候确保避开才是。

  误区一:没事溜弯也是走

  很多人以为饭后“走一走”或没事“遛遛弯儿”,就等于行走健身了。其实这种溜弯行走的方式,健身效率非常低。行走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符合“三、五、七”原则,才能起到效果。

  三(长度):持续30分钟以上;

  五(密度):每周行走5次以上;

  七(强度):行走时,心率与年龄相加的总和约等于170。

  误区二:又不是剧烈运动,需要什么热身

  在身体还未充分伸展开时便开始行走,容易因力量不足和身体协调性差,出现拉伤扭伤的情况,还可能因动作过猛,伤及脚踝、膝盖或腰部。

  所以行走也是需要做好热身运动的。可以慢慢起步,等到足部微微发热后,再递增行走的步伐和速度。

  误区三:走路,还需要技巧吗

  走路,如果想要达到健身的效果,也要遵守行走的“潜规则”。做到以下三点,你才可以进入行走的“达人圈子”:

  抬头挺胸,挺直腰板“拔”着走,视线朝向正前方;

  肩部放松,双手弯曲呈90度,行走时双臂前后自然摆动;

  行走时脚跟先着地,跨步时着地顺序为:脚跟-脚掌-脚尖。

  误区四:想走就走,随心随意

  行走的确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它是融入生活的、见缝插针式的锻炼方式。但若在适合的时间内行走,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晨间行走,有助于大脑清醒;在餐前行走,有助于降低食欲,促进脂肪燃烧;而在饭后行走,能促进消化积食,放松大脑,提高睡眠质量。

  古人有“仲夏之月,万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极热,勿大汗”之说,就是在提示我们天气炎热要避免剧烈运动。所以,高温天气建议选择晨间或傍晚行走,既能避开高温,又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

  误区五:行走不需要特殊的装备

  很多人都认为,行走是世界上最简单易行的运动,只要迈开脚就可以开始了,不需要什么特别准备的。然而,好的装备可以更好地减轻疲劳,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装备不需要太多,简单三个便会带来不一样的行走感受:

  运动鞋:选购舒适,轻便、底较厚、有弹性和避震减震性能好的运动鞋;

  运动服:质地柔软、透气性强、吸汗功能较好的棉质服饰;

  水:准备一壶清茶水,可适当加些糖、盐,以及时补充水分。

  误区六:我走的步数越多,健身效果越好

  “朋友圈里行走的步数眼看就要被第二名超越了,一定要立马从床上爬起来,走多几十分钟保住第一名的地位。”这个想法要不得,行走不是比赛,不是走得越多就效果越好。

  虽说行走是不受年龄限制的运动,但也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状况,制定阶段性的行走计划和目标,不能盲目追求和攀比数字,以免造成肌肉损伤等。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建议咨询医生后再安排自己的行走计划。

  避开行走误区,青春“迈”出来

  行走,岂止是运动,还是对健康的态度和主张。来吧,一起忘却工作的烦恼,放下浮躁,让身体行走起来。避开“误区”,每天行走一万步,走出健康、美丽和自信。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