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早晚刷牙才能更好的保护牙齿,但如果刷牙的方式不正确,反而可能伤害牙齿哟!杨大伯的牙齿一颗接一颗地掉,到医院就诊,结果却发现,“罪魁祸首”正是他一直以来的刷牙方式——横向刷牙!
近年来,有牙病需要看医生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从小坚持的一些爱牙护齿的习惯,有可能是错的!
错误一:冷水刷牙
冷水会导致牙本质敏感的人牙齿酸痛,而且不利于牙膏内的有效物质发挥活性。
建议:刷牙时用接近自己体温的温水效果最好。
错误二:刷牙使劲太大
刷牙的时候力量太大,可能伤害牙齿。
建议:200克的力量就足够,大约相当于手指拿起一支冰棒的力量,使用手腕的力量刷牙而不是手臂的。
错误三:刷牙横着刷
横向刷牙一方面无法清除掉牙齿缝隙里的垃圾,同时还可能导致牙齿根部楔形缺损、牙龈损伤、牙本质敏感等问题。
建议:先漱口,湿润有利于牙膏中有效成分起作用,从门牙开始细致地竖向刷干净,尤其是齿缝和牙齿内侧等容易忽视的地方。
错误四:刷牙时间太短
认真刷牙的目的是消灭牙菌斑,而牙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齿表面和牙龈缝隙里的无色细菌,是导致龋齿和牙龈炎症的祸首。
建议:刷牙不少于2分钟。由于牙菌斑的生长周期是12-24小时,所以即使出差在外,24小时也至少要刷牙一次。
错误五:刷牙时间不对
98%的中国人每天早起刷牙,然后吃早餐。这样的结果是,牙膏里的有效护齿成分并没有太多机会留在牙齿上,而是随着早餐吃到了肚子里。
建议:饭后20分钟刷牙。起床后清水漱口,吃早饭,饭后20分钟刷牙才是最健康的。
错误六:刷牙后漱口次数太多
牙膏中的一些有效成分需要保留一些在牙齿的表面来形成保护层,保持一段时间细菌不会快速生长,过多漱口就没有这个作用了。有人还会用清水再刷一次牙,这是帮细菌伤害自己牙齿的傻行为。
建议:1次漱口10秒就够。实验发现,刷牙后当我们吐出第一口漱口水的时候,95%的有效成分都被吐掉了,第二口又会吐出剩余5%中的95%。
错误七:熬夜、喝水少
这些情况会导致龋齿高发。现在的人对着电脑的时间多,开口说话的时间少,唾液的分泌也会相应减少。
唾液有平衡口腔生态的功能,晚上11点以后人们的口腔环境会开始进入干燥期,而口腔干燥会使细菌滋生。
建议:多喝绿茶和清水。绿茶除了补充水分,其中含有的氟化物还能保护牙齿不被细菌侵害。
错误八:用大牙刷才刷得干净
每个人的牙齿有大有小,牙刷太大,在口腔内执行任务会不够灵活,牙刷太小,又无法完成大面积的口腔清洁工作。
建议:选择一把大小合适的牙刷,牙刷头的大小应该等于2个半到3个牙齿的宽度。
怎么刷牙才健康?
①选择软毛牙刷,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
②按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尽可能伸入邻间隙内;
③两颗两颗刷,水平刷十次;
④刷颊侧用同侧手,刷舌侧用对侧手;
⑤前牙舌腭面:上下刷;
⑥牙齿咀嚼面:前后刷;
⑦刷完上面刷下面;
⑧刷牙要“面面俱到”。
牙齿却是我们身体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牙齿除了平时帮助我们进行咀嚼食物,使我们可以充分地吸收食物的营养外,还有可以支撑颌骨,使我们的脸型变的更完美,牙齿还是影响我们说话发音的重要所在。
怎么样?你会刷牙了吗?今天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