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小儿生理特点,看完更懂得如何正确喂养!

  古书上经常说小孩肺常不足,因为肺是主一身之气,孩子肺气不足就容易感冒,容易发热,因此小孩的抵抗力比大人要弱。

  形气未充

  形气第一个是指的外形,气是指神气,就是精神,未充就是比较幼稚,没有发育成熟。包括皮肤、脉象、呼吸、消化等等这些循环系统,都是一个发育的过程。

  孩子形气未充的重点表现在神志上。就是古人叫做情志,小孩的情智有几个表现:

  一、易喜易怒。他高兴快,发怒也快,生气也快。

  二、容易惊恐、胆小。这都是神气怯弱的表现,所以古人经常说孩子肝火比较大,就是肝常有余,为什么呢?小孩的脾气都是急的,他非常急,要什么东西必须得满足他,要是不满足,他一哭,一闹,就开始上火,甚至是出现一些病态的反映,如发热,这些都是神气未充的表现。所以要哄小孩。哄,要给他正确的引导,慢慢的他就能好起来了,这是精神方面的,也是神气方面的,即形气未充的具体表现。

  三、生机旺盛,发育迅速

  生机旺盛,发育迅速是小儿生理的另一个特点,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机体的形态结构,还是多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在迅速不断地向着成熟完善的方面发展。年龄愈小,发育速度愈快。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如同刚出土的幼苗,蓬勃旺盛。(备注:孩子生病时,父母不要过度用药,要相信孩子的生命力。)

  因此,小儿养护注意以下几点:

  1、别吃撑,三分饥;

  2、别太捂,三分寒;

  3、大小便通畅(大便畅通,小便不黄);

  4、苦寒类的药注意不要轻易吃(不能一上火就给孩子吃消炎、清火药,苦寒药伤胃如七星茶、猴枣散、保婴丹等)

  5、晨起给孩子捏脊,升阳健脾强壮身体

  怎么才能养好脾胃呢?

  一、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脾和胃虽然相表里,但是两个脏器的喜好有所不同,在中医里讲,胃相当于一个容器,把吃进来的食物磨碎,腐熟的,如果全是干燥的食物,胃工作起来就要费力了,没有水就不容易磨碎、腐熟食物,胃需要努力来分泌胃液稀释过干的食物。

  如果吃进来的食物本身就多汤多汁,胃就不需要分泌太多胃液出来,就能轻易实现磨碎、腐熟食物的目的了,这样也就减轻了胃的负担,间接实现了养胃的目的。同时吃进来的食物也不要太硬、太黏腻、太大块,这些一样会加重胃的负担。(备注:给孩子提供的食物要温暖易消化)

  中医讲脾主运化,既要运又要化,运就是把胃肠吸收到的营养物质运到全身各处,就像一辆车拉着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只有在道路干燥平整,车的动力也很足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运输营养物质,所以脾的特性之一就是喜燥恶湿,喜欢在干燥的道路上走。(备注:大多数水果生冷助湿,并不养脾。)具体看这篇文章:《为什么中国小孩一定要少吃水果?》

  什么是化?

  那么所谓的化就是把米饭面条变化成我们身上的肉及我们生长发育,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就好比是把木柴变成光和热一样,把物质变成能量。这里的木柴是不是越干燥越易燃烧,越容易化。由此看来脾主运化都是喜欢在干燥的环境下进行的。常规的健脾的中药都会有利湿的作用,把湿气除了,脾的功能自然就强健起来了。

  关于小儿脾胃调养的建议

  中医讲脾胃是后天的根本,也就是说我们出生后的一切生命活动:心跳、呼吸、体温维持、身高、体重、大脑思维等等所需要的能量,全部都是脾胃来供应的。由此可见脾胃对我们的重要性。

  养好脾胃尽量要以素食为主

  对于地球上的生命来讲,他们往往会把最重要、最珍贵的东西留给下一代。那么对于植物来说,他们最精华的部分都留在种子里面,因为种子是他们繁衍后代,延续种族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这才是植物里面的精华所在。古人讲的五谷杂粮最养人,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吧!另外一些植物是靠块茎块根来繁育后代的,他们往往会在霜降这个节气时,把叶茎上的营养物质都收到块根里面,所以山药、红薯等这类植物都是霜降后才开始采挖的。

  在植物种子里面,升发性最强的要数小米了,小小的一粒种子,第二年就能变为成千上万粒种子,其升发性不容小觑。另一个山药也是值得一提的,山药在生长的时间把根深深的往地下钻,一个生长季节下来把根往下扎了一米左右,其往下降得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山药配上小米煮粥,有升有降就平衡了,而且从归经上讲,都归脾胃经,所以补养脾胃的作用最强大。脾胃之间脾把清阳营养物质往上升,胃把污浊糟粕往下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

  从营养学上讲,肉食里面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其实这些成分素食里面基本都有),高脂肪、高蛋白、高营养,但是我们往往只会在意肉食的口感、味道如何,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肉食是怎么来的。三四十天能长到六七斤的鸡、三个月能长到二百斤的猪、每年都会由数不尽的大闸蟹......太多速生肉食的背后,我们敢不敢多想一步?各种抗生素、激素等等,不敢多想。为了我们自身的健康,父母、子女的健康,请尽量素食,这是对自己及亲人的负责。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