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您知道自己容易生气,可是怎么办呢? | 生活妙方

  可是,如果有的时候还是想不通,不良情绪影响到身体了,这种情况下,我就再向大家推荐一下经典名方:逍遥丸,和加味逍遥丸吧!

  这个逍遥丸,我曾经讲过,是宋代政府刊发的医书《合剂局方》里面的方子,原方叫逍遥散,从民间收集的。因为疗效实在出色,组方实在经典,所以,成为了千古名方,因为它在调理情绪,疏肝解郁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而女性身体受情绪的影响更大,因此,这个方子似乎成了女性的专用药物。其实,药物不分男女,有适应症的,都可以使用。

  那么,这个方子的组成都是什么样的呢?

  这个方子的组成是这样的:芍药(酒炒)、当归、白术(炒)、茯苓、甘草(炙)、柴胡各二钱,引用煨姜三片,薄荷少许,煎服。

  加味逍遥散,即此方加丹皮,山栀(炒)各五分。

  那么,这个方子治疗什么呢?

  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方子:“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烦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

  古代中医著作《删补名医方论》里面,是这样描述逍遥散的,“五脏苦欲补泻: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盖肝性急善怒,其气上行则顺,下行则郁,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故发于上,则头眩,耳鸣而或为目赤;发于中,则胸满,胁痛而或作吞酸;发于下,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发于外,则寒热往来,似疟非疟。凡此诸证,何莫非肝郁之象乎?”

  在这段话里,古人把肝气不舒在身体各处的表现,都写了一遍,所以,疏理肝气,条畅气机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到底该从哪里下手呢?

  《删补名医方论》里面接着说:“而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肝不滋而枯。方用白术,茯苓者,助土德以升木也。当归,芍药者,益荣血以养肝也。薄荷解热,甘草和中。独柴胡一味,一以为厥阴之报使,一以升发诸阳。经云:木郁则达之。遂其曲直之性,故名曰逍遥。若内热,外热盛者,加丹皮解肌热,炒栀清内热,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我觉得这段话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肝气不舒,从脏腑之间的联动关系上讲,一个原因是脾土虚弱,导致肝木郁陷,这是现代人疏肝理气的时候,往往忽略的,我们现在似乎对肝阴特别重视,而对脾阳虚弱,导致的肝木不升,却缺乏关注。古人在疏肝的过程中,往往会考虑脾土的虚弱,所以,往往白芍与白术同用。

  而另一个原因,是血亏,不能养肝,所以导致肝木躁枯,动而生风。因此,在养肝的过程中,除了滋阴,养肝血也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个网友问为何服用玉灵膏养血以后,长期居高不下的转氨酶正常了,我回答这是养血之后,肝脏得到滋养的缘故。

  当脾土虚弱,肝血不足的时候,肝脏就基本上处于失调的状态,此时,如果加上情绪的影响,则特别容易出现肝气不舒,从而各种疾病就来啦!

  可是,您看看这几个因素,现代人都非常容易出现啊,脾胃虚弱,我们整天暴饮暴食,当然容易出问题,血亏,我们现在思虑过重,又不会养血,当然也容易出问题。情绪,更不用说了,我前面都描述这种状态了,要想不纠结,臣妾做不到啊!

  所以,此时逍遥散(现在叫逍遥丸)用白术、茯苓来补脾土,用当归、芍药来养肝血,用柴胡来疏肝理气。

  所以,一般的肝气不舒,用这个逍遥丸就可以了。

  但是,有的人不但肝气不舒,而且还成为肝火了,我估计这是多数现代人的状态,肝火旺,容易生气,此时,古人在逍遥散的基础上,又加了丹皮泻肝火,栀子泻心火,这个新的方子,叫加味逍遥丸,也叫丹栀逍遥丸,在前面方子的基础上,多出来了清热泻火的作用。

  所以,我建议自己判断情绪不佳的,如果有前面那些症状,大家可以服用一下逍遥丸,或者加味逍遥丸。

  我甚至觉得,如果您这两天生气了,有什么郁闷的事情想不开了,都可以吃几天这个方子,至少可以保护一下自己,让自己的身体免于受伤。孕妇请在当地医生指导下使用。

  当然了,这是调理身体的药物,至于真正的调理心态的,还是需要我们学习的,在我们的国学里面,有着那么多的养心的内容,我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其实还真不把它们当做学问来讲,我都是当做养心的药物开给大家的。

  所以,我对学术之争毫无兴趣,我觉得,对人健康有益,我就要去拿来,奉献给大家。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