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气虚不可乱补,小心补出个大头佛

  “好累啊,最近累得连气都没了。”不少人在一场忙碌过后往往会有如此的感叹。正所谓“人活一口气”,人一辈子活的就是那么一口气,那到底是什么把气耗了?又有什么办法把气补回来呢?汉方国药神农中医馆曹可仁老师教你如何正确进补。

  气是怎么伤的?

  一般来说,说话太多伤气,劳则伤气,久病伤气。耗气过多则容易引起气陷。

  轻微的中气下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乏力,或者连续讲话后就感到气不够用,提不上来,往往要大吸一口气才能让气接上来。

  临床见到一些吃减肥药的女性,拉肚子耗气,容易出现气虚气陷的情况。

  这种到西医的呼吸科检查是没有问题的,做胸片检查大多指标正常。但在中医看来就是“中气下陷”了。

  中气光补不行,还要提

  中气这里是指宗气,宗气是由人体吸入的自然之气和水谷精微之气组成,居于胸中,有行血脉,司呼吸的作用。

  中气有一个重要作用是保持脏腑相对的位置。所以气虚下陷除了感觉气短外,还会表现为子宫脱垂、胃下垂等。

  中气不足,气虚了,就要补气。但光补是不行的,需要在补气的基础上把气提上来。

  但是提气一定要在补气的基础上,如果气没补上来,一提就提脱了。但气虚是根本,光补不提,很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作用。补气,是治疗气虚的策略。

  如何补提兼施呢?

  张锡纯的升陷汤是一个不错的示范。原方组成: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

  在升陷汤里,生黄芪是补气第一药,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用量最大。提气的是柴胡和升麻。柴胡是升少阳之气,升麻升阳明之气,用量相对较少,它们药性是向上升的,再加入引药上行的桔梗,整个气简直就是被拎着往上走了。

  药不可乱吃,补药也一样

  刘某某,女41岁。患者因气短10余年,加重2年于2011年8月25日来诊。十几年来经常感觉气短、头晕、乏力。经当地中医治疗后头晕消失,但气短无好转,7年前起,面部出现黑斑,渐加重。有时双下肢浮肿。心情压抑,月经量少,有时数月不至。

  曾反复检查未见心肺异常。曾被某中医诊为气虚,遂自购大量黄芪、人参进补,服后感腹部胀满,气短如故。近两年气短加重,常有气提不上来之感,伴乏力。大便干结。

  四诊:面色暗滞,见大片黑斑,舌红暗苔白黏,脉沉涩。

  第一方

  生芪30g,桂枝10,知母10g,柴胡5g,桔梗5g,升麻5g,红参10g,白芍30,合欢皮10,上方加减治疗3周,气短稍好转,浮肿消失。腹部胀满好转,饮水后仍感腹胀不适。舌红苔白,脉沉。

  第二方

  生芪30g,桂枝10g,知母10g,柴胡5g,桔梗5g,升麻5g,附子10,6剂。服后气短消失,乏力好转,精神转佳,面部黑斑大部分消退。

  由于患者就诊前自己吃了很多的黄芪和人参,出现肚子胀,可见不能一味补气。但光提气不注意补气不注意固肾也不行。根据山西名医门纯德的经验,如果一味提气会将肾中阳气连根拔起的。

  第一次开的方中,因为想面面俱到,一并解决病人情绪不好的问题,就用了行气理气的合欢皮。结果虽然病人气短的症状有好转,但肚子胀的情况没有解决。所以在第二方中,我去掉合欢皮而加入补肾温阳附子,她的气短问题就解决了。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