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的一天,刚上班,一对夫妻来到诊室。我先耐心聆听病人及家属叙述病情,并在电脑上记录着:
患者张某,男,48岁。主诉:面起红疹如荨麻疹状,反复发作,加重1天。患者面起红疹反复发作,常在运。动后加重。昨天因返乡下祭祖,路途劳累,宿疾复发,面起红疹如荨麻疹状,局部轻微浮肿,有灼热感,但不痒,自己怀疑是否过敏所致。患者身体微胖,肚腩腆起,汗多,口中和,不欲饮,胃纳可,睡眠不甚好,多梦,耳鸣,牙齿常隐隐作痛,口腔容易生疮,大便粘,偏烂,小便黄。病人性情急躁,其太太在旁帮其补述病情时,没说两句即被他打断。问其平时有什么爱好,答曰:喜欢运动,运动后常大汗出;有时饮酒。舌淡胖,苔薄润。脉沉弦。
我沉思了一会儿,给他开了以下处方:
熟附子60克,春砂仁粉3克(随药冲服),炮干姜30克,龟板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活磁石30克,乌梅30克,生山萸肉60克,怀牛膝30克,骨碎补30克。5剂。加水2500毫升,煎取450毫升,置常温下,饭后1小时分3次凉服,并嘱其避免剧烈运动。
●●●
侍诊学生观方,骤不得其解……
余曰:此证关键在辨症之阴、阳。郑钦安《医理真传》有“辨认一切阳虚证法”与“辨认一切阴虚证法”,谨当熟记。
《伤寒论》304条云:“少阴病,……口中和。”
此患者虽面赤如疹,有灼热感,汗多,牙齿常隐隐作痛,口腔容易生疮,性情急躁,有如实火,但其口中和,舌淡胖,苔薄润,脉沉弦,已露阴证的真面目。
《医理真传》论“辨认一切阳虚证”曰:“凡阳虚之人,阴气自然必盛,外虽现一切火症,近似实火”,但“此火名虚火,与实火有别。……虚火即阴气上僭,阴指水,……水气以下流为顺,上行为逆,实由君火太弱,不能镇纳,以致上僭而为病。”
阳虚之人,其人必
“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淡黄润滑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
,有时也可见到
“面赤如硃而似实火者,有脉极大劲如石者,有身大热者,有满口齿缝流血者”
等“元阳外越”之象。
“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
究其阳虚之因,盖有数端。患者年近五旬,阳气由盛转衰,一也;
《灵枢?论勇第五十》上说:“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
又
《经脉第十》说:“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说:“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
经常饮酒,容易耗散中焦阳气,二也;
《三国志?华佗传》佗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疲惫)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能生。”
适度的运动有益于脾胃运化,血脉流通。但运动过度,则适得其反。此患者平时喜欢运动,常大汗淋漓,损伤阳气,三也。患者常在运动后病情加重,正是阳气损伤、阴气上僭之兆。此次发作,也是因为返乡祭祖,劳累过度,阳气耗损,阴气僭逆之故。治疗之法,
《医理真传》有“君、相二火解”,云:“君火,凡火也;相火,真火也。凡火即心,真火即肾中之阳。……如上下二火俱不足,……在下者,有反上腾之病,如虚火牙疼,咳血喘促,面目浮肿,喉痹之类是也。……若见面赤、身热、汗出者,此阴气上腾,而真火亦与之俱腾矣。病至此际,真欲脱也。凡见阴气上腾诸证,不必延至脱时而始用回阳,务见机于早,即以回阳镇纳诸方投之,万不至釀成脱证之候矣。”
所以方用潜阳丹(西砂、附子、龟板、甘草)、四逆汤加味以温阳潜纳,加生三石、怀牛膝、乌梅、生山萸肉以助其潜镇摄纳之力。加骨碎补者,《本草纲目》谓其味苦、性温,主“五劳六极”、“上热下冷”,治疗虚火之“耳鸣”、“牙疼”、“虚气攻牙”之“齿痛出血或痒痛”有特效。
●●●
一周后……
患者夫妻前来复诊,开心地说:服完第一剂药后,面疹基本消失,大便成形,睡眠改善,汗出减少。服完5剂后,面疹再未复发。遂以大理中加味为散善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