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小雪节气)此时艾灸,对你是再好不过了!

  2016年11月22日早上5点22分,迎来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

  为了应景,中国大部分地区将在小雪那天迎来小雪,而北方多个地区20日晚上就将迎来今冬最强冷空气,多地会有降雪。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由于气温降低,北方以下雪为多,不再下雨了,雨虹也就看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阳气上升,地下阴气下降,导致阴阳不交,天地不通,所以万物失去生机。

  三候闭塞而成冬——所以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严寒、阴冷、昏暗、情绪低落、节气变化、阴阳交替,此时做什么对你最好?

  当然是艾灸!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

  小雪艾灸重点

  因为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过肾、膀胱的气化作用,除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外,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而肾又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盛,生命力就强,机体才能适应严冬的变化,而保证肾气旺盛就是这一时节艾灸疗法的关键。

  此外,一般的小雪节气里,天气阴冷晦暗光照较少,此时容易引发或加重抑郁症,人体容易出现失眠、烦躁、悲观等不良情绪。保持形神合一的健康状态是小雪节气的养生要点。

  小雪艾灸取穴

  1、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等功效;艾灸至阳穴有助于缓解腰背疼痛、胸胁胀痛、心慌、胸闷等症状;艾灸肾俞穴可补肾益精、温阳散寒、化气利水、聪耳明目、壮腰止痛等;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灸之可防治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

  2、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灸之可治疗失眠;持续温灸关元穴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任脉之气在膻中穴吸热胀散,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

  3、胆经诸穴。

  胆经是沿身体侧面运行,从头到脚贯穿全身的一条阳经,共有44个穴位,运行着少阳之气(如体内初升的日头),中医说“十一脏腑取决于胆”,艾灸胆经的穴位,打通胆经,可通调全身脏腑的生机。

  具体灸法

  根据自身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穴位主灸之;若有时间,也可以坚持全身灸。最好在小雪节气当天(22日)或前后三天内(21日、22日、23日)进行艾灸保健。体弱多病患者艾灸的天数要更长一些。使用艾灸器具、手持艾条熏灸、隔物灸均可,以局部皮肤发热、不烧伤皮肤为度,时间需要自己灵活掌握,不同灸法的施灸时间也不同,一般每次每穴10-15分钟左右。

  小雪起居饮食

  1、晚上热水泡泡脚,白天追着太阳走:有阳光的冬日,千万不要辜负了,多晒晒太阳是此时的养生重点哦!

  2、运动还是要做滴,户外活动不方便的话,可在室内做平板支撑、仰卧起坐、八段锦等,女士们可以跟着视频练练瑜伽、跳跳健身操,效果都很不错!

  3、多听音乐以舒缓情志。正如清代医学家吴尚所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