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总是觉得头晕脑胀,浑身无力,甚至有肥胖人群称自己“喝凉水都长胖”。你有没有想到是脾虚在作怪?经常看中医的人也会常听中医讲“脾虚”,那么,脾虚到底是什么?又该如何应对呢?
肢体乏力,慵懒无神,皮肤松弛没弹性,四肢浮肿、舌头边缘有齿印,出现这种状况的往往就是虚胖而水肿。
中医认为,要解决以上所有的问题,一定要健脾祛湿,因为脾主运化水湿,脾功能不足,体内水湿运化不畅,体内水分无法正常代谢,都滞留在体内,加重身体的湿气,所以才有了“连喝水都长胖”的囧事!
数一数脾虚你占了几条?
乏力、虚胖竟是脾虚惹的祸?这是很多胖子们没有想到的问题。中医专家说,一旦人体发生脾虚后,就会导致体内水湿运化不畅,水湿停留而出现腹泻、便溏、水肿的状况。
一般来说,你是不是有脾虚的状况,可以从以下四个特点加以辨认:
1、清晨起床,刷牙时发现舌头上有齿痕。
脾与口唇有密切关系,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如果唇色淡白,舌头边缘已经出现明显的齿痕,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口淡口苦,这说明体内有脾湿。
2、上厕所后,发现大便黏在马桶上。
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湿困脾,水湿不能正常被带走,寒湿向下注入大肠就会让大便带水湿,变成软而不成形稀便,或者黏着在马桶上。
3、食欲差,吃一点就撑肚子。
虽然大多数人在苦夏里,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的状况,可是脾虚的人他们这种问题更为严重,不但吃得并不多,饭后还常常有饱胀的感觉。
4、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严重时会出现下肢水肿。
脾胃功能正常的人,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如果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滞留,导致身体水肿。
应对脾虚:一燥二温三去湿
要解决虚胖,减掉身体里多余的水分,消除水肿,就一定要先健脾益气,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保证体内水湿运化通畅。
专家指出,由于脾虚与水湿关系密切,所以应结合具体症状,给予燥湿、化湿、渗湿之品,以健脾祛湿。
所以,常用的健脾理气之品,多数是具有辛香味,且具有发散、行气之功的药材,比如砂仁、陈皮等,适当配合理气药材,以益气健脾为主,如山药、薏米、大枣、扁豆等,此时切不可滥用苦寒泻下的药材,否则必然加重湿气。
基本方:
四君子汤
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基本中草药为主的古方剂。益气健脾,适于脾虚诸证。
薏米莲子粥
薏苡仁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冰糖适量。先煎薏苡仁,再放入莲子肉,等粥成后加入冰糖食用。健脾祛湿,是很好的药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