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解读不同类型高血脂的原因与治疗

  高脂血症属于中医学“痰湿”、“浊阻”、“血瘀”范畴,也有人认为高脂血症属于“污血”范畴,污血由饮食水谷之浊气,水谷不化之痰湿,瘀滞不通之血液结于脉中而成,从病症角度讲,散见于心痛、心悸、癫痫、眩晕、中风、消渴、脉痹等杂病中。其发生主要由于水谷的异常转化导致脂膏堆积,最终转化为痰浊、血瘀而致。本病主要责之脾肾两脏,涉及肝胆。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仅血液检验时发现血脂异常。患者可出现黄色瘤、角膜弓、胰腺炎、脂血症眼底和游走性多关节炎等。

  病因病机

  因过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不能化浊而生痰湿,或脏腑功能失调,气不化津,痰浊阻滞,气机不畅,脉络瘀阻,发为高脂血症。

  一、过食肥甘

  过食肥甘,醇酒厚昧,致脾胃运化失职,水谷肥甘之物不能化生气血,生痰生湿而发病。

  二、脾失健运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膏脂的生成与转化皆有赖于脾的健运。若脾胃虚弱、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易致膏脂输化障碍而成高脂血症。

  三、肝失疏泄

  思虑伤脾、郁怒伤肝,肝侮乘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或肝郁化火,烁津为痰,痰涎凝聚,清浊不分,脂浊内聚,血脂增高。

  四、肾失气化

  肾为先天之本,肾主水,主津液,具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肾虚则津液代谢失调,痰湿内生,凝聚为脂。

  五、痰浊瘀阻

  高脂血症以脏腑功能失调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痰瘀是肝脾肾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是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

  本病的发生以脾虚、肾虚为本,痰浊为标,涉及肝胆。肝、脾、肾虚是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痰浊是脾虚、肾虚的病理产物。

  中医治疗

  从高脂血症的病理基础着手,治之应从调理肝、肾、脾三脏功能入手,在辩证施治基础上,常用具有降脂作用的药物,并根据“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痰瘀互结”之理论活血逐瘀、涤痰通络,共奏痰瘀同治之功。

  1)脾胃虚弱:治以益气健脾祛瘀降脂。

  2)气血亏虚:治以益气补血通络降脂。

  3)肝肾亏虚:治以补益肝肾、养阴降脂。

  4)脾肾阳虚:治以温补脾肾、化浊降脂。

  5)肝火痰热:治以平肝潜阳、化痰降脂。

  6)痰瘀互结:治以活血化瘀、通络降脂。

  总之脾、肝、肾虚为本,而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则为标。标本兼治,健脾利湿、调补肝肾、活血化瘀,通过扶正,增强脏腑功能,改善脂质代谢,并重用活血祛瘀药,兼以除浊,促进排泄,从而确保有效的降脂作用。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