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解读不同类型哮喘的原因与治疗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范畴。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痰气搏结,气道挛急,肺失宣肃,肺气出入不利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病因病机

  一、宿根论

  1.邪气内伏说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上为喘呼。”宋?杨氏《仁斋直指附遗方论》曰:“惟夫邪气伏藏,痰涎浮涌,呼不得呼,吸不得吸,于是上气促急…,而喘之形状具矣。”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曰:哮证“邪伏于里,留于肺俞,故频发频止,淹缠岁月”。此处邪气多指外感而来,而治之初失于表散,于是邪留于肺络,成为宿根。

  2.寒邪和痰饮内伏说

  如宋?许叔微《普济本事方》曰:“此乃肺窍中积有冷痰,乘无阳寒气从背、口鼻而入,则肺胀作声。”清?陈修圆《时方妙用》曰:“哮喘之病,寒邪伏于肺俞,痰案结于肺膜,内外相应…。”此种寒邪,痰饮虽有伏于背俞、肺膜、胃络之别,但其为宿根,一直为医家所注视。

  3.气滞和痰饮内伏说

  如《诸病源候论》曰:“肺病令人上气,兼胸隔痰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明?李用粹《证治汇补》曰:“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李用粹之论甚为贴切,壅塞之气与胶固之痰皆为宿根所在,待外有非时之感,三者相合,才使哮病发作。

  4.先天禀赋异常说

  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曰:“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普济本事方》曰:“此症有苦至终身者,亦有母子相传者。”元?王珪《泰定养生主论》曰:“余自思父母俱有痰疾,我禀此痰则与生俱生也。”《临证指南医案》称哮喘为“幼稚天哮”。从上可见,古人对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遗传性早有认识,由于先天禀赋异常,形成了易患哮喘病的体质,中医谓“宿根”。

  5.素患哮喘未愈说

  仲景曰:“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清?陈复正《幼幼集成》:“素有哮喘之痰,遇天气寒暄不时,犯则连绵不已。”《景岳全书》:“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此等证候,当眷眷以元气为念。”此处“喘家”、“素有哮喘之痰”、“发久者”,意指宿根而言。其每遇外邪,肺失宣降,势必作喘。

  二、外邪论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入六府……上为喘呼”。《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喘动应手矣。”吴云峰《证治心得》说:“夫肺之合皮毛也。其荣毛也,风寒之邪受自皮毛,故得以入肺而为喘。……夫肺属金,畏其火,火热炽盛,金气必伤,故亦病肺而为喘。”以上外邪论,以风寒之邪居多,火热之邪较少。

  三、情志劳役论

  如明?薛已《内科摘要》说:“喘急之证,有因暴惊触心。”赵献可《医贯》说:“或七情内伤,郁而生痰……一身之痰,皆能令人喘”。吴云峰《证治心得》说:“有忧惊气郁,肺胀而喘者,必闷闷惕惕,引息鼻胀。”《素问?举痛论》曰:“劳则喘息汗出。”陈修园《时方妙用》曰:“哮喘之病……一遇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伤即发,伤酒伤食亦发,动怒动气亦发,劳役房劳亦发”。

  四、正虚论

  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曰:“秋脉者肺也,……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景岳全书》认为:“凡虚喘之证无非由气虚耳,气虚之喘十居七八。”《证治心得》说:“虚喘有二,一者出乎脾肺,夫肺为气之主,而脾则肺之母也,脾肺有亏则气化不足,不足则短促而喘;一者由乎肝肾,夫肾为气之根,而肝则肾之子也,肝肾有亏则气不摄纳,不纳则浮散而喘。”《沈氏尊生书》归纳为:“喘因虽多,而其源未有不虚者。”

  中医治疗

  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哮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发作期

  1)寒哮治当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2)热哮治当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3)郁哮治当疏肝解郁,降逆平喘;

  4)风哮治当祛风化痰,降气平喘;

  二、缓解期

  1)肺虚治当补肺固卫;

  2)脾虚治当健脾化痰;

  3)肾虚治当补肺摄纳;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