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说法,过完腊八,民众就要上街安顿年货,各类庙会也开始操办起来,空气中“年味儿”渐浓。
腊八
腊八节,俗称“腊八”,与中国古代祭祀有关,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的风俗,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种与佛教有关
相传当初佛祖释迦牟尼苦行来到了摩揭陀国,饥渴难当而晕倒,幸被一位牧羊女施予粥饭相救。而就在这一日,释迦牟尼得到修成正果。这一日就是腊月初八,女子所施粥饭便是用糯米、野果等多种食材熬制成的粥。于是腊月初八这一天便成为腊八节,而用糯米及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就成为腊八粥。
另外一种说法则与中国的皇帝有关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还在给财主放牛的时候,一次因为没看管好牛,被财主关了起来,不给吃喝。当他饿得眼冒金星,无意间发现了屋里的一个老鼠洞,挖开一看,竟是老鼠的储粮仓,里面各类杂粮一应俱全。于是朱元璋就用这些杂粮混在一起熬了一锅香甜美味的粥。后来他当了皇帝,甚是怀念那锅杂粮粥,于是就命御厨也用杂粮熬粥,分于文武百官品尝。正好这一天是腊月初八,这种杂粮粥就被称为腊八粥。
好像无论是释迦牟尼版的腊八还是朱元璋版的腊八,都和“吃”脱离不了关系,也是孩儿们心心念念的腊八粥。喝腊八粥自然是每年腊八的“重头戏”。那香甜软糯、热热乎乎的腊八粥,捧一碗,便是家的感觉,过年的喜悦便会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
那时候的人们是这样来做腊八粥的:“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榛子肉)、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燕京岁时记·腊八粥》。
腊八粥作为腊八的习惯饮食,虽然有其典故,也有其真正健康上的意义。每逢腊八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日子,人的体质也变得较弱,而简单的粥食营养易吸收,更有养心、安神等作用。
1.薏米预防高血压
腊八粥中的薏米富含膳食纤维,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燕麦降低胆固醇浓度
腊八粥中的燕麦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食用燕麦后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在碳水化合物食品中添加燕麦后可抑制血糖值上升。
3.坚果可调血脂
腊八粥中的某些坚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也较高,还含有可调血脂、降血脂的不饱和脂肪酸。
4.荞麦可降血糖
腊八粥中的荞麦中含有铬,有加强胰岛素的作用,在临床上用于糖尿病的营养治疗。
5.豆类降低血中胆固醇
腊八粥中的黄豆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绿豆则对高血压有辅疗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