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九种体质要分清,从体质看你的得病倾向!

   可能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体体质还不是很了解,中医根据人体身体情况,将人体体质主要分为9大类,每种体质调理都有其自己的调理方法,那么你属于哪种体质呢?你应该怎么调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吧!

   一、平和体质  平和体质一般就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质,俗话说“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这类人群体形匀称,面色肤色红润有光泽,精力充沛,身体很健康!   疾病倾向:较少患病

  调养方式:   1、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合理搭配饮食。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要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3、经常适当的运动,积极的锻炼身体,慢跑、散步、太极、瑜伽,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二、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这类人群会表现出经常出虚汗,疲乏无力,说话没劲,容易大便稀溏,容易感冒,并且难以痊愈!   疾病倾向: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感冒,还比较容易患内脏下垂疾病!   调养方式:   1、在饮食上我们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例如黄豆,香菇,大枣、蜂蜜等等!   2、平时也要多进行锻炼,适当的进行柔缓运动,散步瑜伽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3、适当的按摩足三里,也可以健脾益胃,对于调理气虚也有较大帮助!常自汗、感冒者可服玉屏风散预防。   三、湿热体质  脸部经常看着油汪汪的,并且还比较容易出现粉刺,口中经常出现异味,小便发热色黄,大便粘滞不爽,这都属于湿热体质!   调养方式:   1、在饮食当中,应该多吃清淡饮食,少吃一些辛辣刺激助热的食物!多吃甘寒、甘平的食物!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要注意戒烟戒酒,保证睡眠良好,避免熬夜,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3、可以适当的运动,长跑爬山等等都是比较好的运动,日常可服六一散、清胃散、甘露消毒丹。   四、阴虚体质   我们会经常的感觉到手心或者脚心发热,并且面颊出现潮红,经常大便干干结,皮肤干燥,这很有可能是阴虚体质,一般阴虚体质的人多瘦长,耐不了暑热,口感舌燥,总想喝水。   疾病倾向:易患咳嗽、干燥综合征、甲亢等

  调养方式:   1、在饮食中应该多吃一些甘凉滋润的食物,少吃一些性温的食物。   2、平时要学会午休,并且要保证睡眠良好充足,避免熬夜!   3、适当的运动也非常有好处,及时补充水分,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   五、气郁体质   林黛玉我们都知道,她就是属于气郁体质的,经常的多愁善感,忧郁脆弱,一般体质比较瘦,经常闷闷不乐,容易心慌失眠,或者经常感到乳房及两胁部胀痛咽部有堵塞或者异物感。   疾病倾向:抑郁症、神经官能症、乳腺增生等疾病

  调养方式:   1、在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行气,解郁,醒神的食物,例如金橘,山楂,葱蒜萝卜等食物!   2、保证良好睡眠,早睡眠之前最好避免喝一些提神醒脑的饮品,避免熬夜!   3、可以服用逍遥散、舒肝和胃丸、开胸顺气丸、柴胡疏肝散、越鞠丸调节。   六、阳虚体质   怕冷,经常手脚发凉,不敢吃凉,大便稀溏,小编色清量多,这些都是属于阳虚体质!   疾病倾向:寒病,腹泻、阳痿等

  调养方式:   1、在饮食当中,可多吃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葱、姜、蒜、花椒、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   2、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阳虚体质!   3、自行按摩气海、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   七、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一般都是体型比较肥胖,腹部松软,痰多困倦,身重不爽,舌苔白腻,喜食肥甘厚味。   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对梅雨及湿重环境适应力差。   调养方式:   1、在饮食当中应该多加注意清淡饮食,少吃油腻甜黏的食物,   2、可服用化痰祛湿方。   八、血瘀体质   面色晦暗,色素沉着,舌质青紫有瘀点,皮肤常干燥,眼睛常有红丝,刷牙时牙龈易出血,   疾病倾向:肿瘤、中风、胸痹等

  调养方式:   1、在饮食上,应该多吃一些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例如黑豆、山楂、萝卜、海带、等食物,少吃肥肉!   2、保证良好的睡眠,减少熬夜!   3、可服用桂枝茯苓丸等。

  九、过敏体质   一般我们身体比较容易会花粉或者食物产生过敏现象,在中医上称这种体制为特禀体质。这种体制遇到过敏原会出现鼻塞打喷嚏等症状!   疾病倾向:防哮喘、皮肤疾病

  调养方式:   1、饮食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多清淡饮食,合理均衡搭配,保证营养全面丰富!   2、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牛肉、鹅肉、茄子、浓茶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3、可服玉屏风散、消风散、过敏煎等。   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调理方法,我们想要养生防病,首先就需要了解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这样才可以更加准确的调养哦!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