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肌肤瘙痒怎么办?针灸穴位可止痒

  “肌肤瘙痒”与体内太干有很大的关系。若出现脾胃失调、肠液太少、口干舌燥、排便干燥、火气大、喉咙干痒等症状,代表体内津液代谢失调,水分和养分无法传递到肌肤组织,加上外在风邪的影响,皮肤更容易显得干燥、奇痒无比。

  搔抓止痒易产生伤口,增加感染机会,建议民众可按压脾经、肺经和大肠经的对应穴位,在不伤害皮肤的情况下快速止痒。常见穴位,包括走脾经,可补血、活血、调理津液代谢的三阴交穴、血海穴和阴陵泉穴;走肺经,可缓解上呼吸道干燥的鱼际穴和尺泽穴;走大肠经,可同时改善排便干燥、口干舌燥、胃火旺盛的曲池穴和合谷穴。

针灸穴位可止痒"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10/20151019204654766.jpg" />

  三阴交穴:位于脚踝内侧上3寸,在胫骨后凹陷处。

  血海穴:内踝尖直上三寸,股骨后缘。

  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的凹陷处。

  鱼际穴:手掌面,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的赤白肉际处。

  尺泽穴:微屈肘,肘部横纹偏外侧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曲池穴:手肘关节外侧骨边,手肘弯曲成90度,在手肘横纹的外侧尖端上,靠近骨头边缘。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部位,第二掌骨中点,向食指骨侧按压酸胀处。

  平常按压这些穴位,也能达到体质调理、体内保湿的保健效果,预防肌肤瘙痒的发生。

  喝水止痒中医教你怎么喝

  止痒需先止身体的渴,但除了按摩穴位之外,也有人提倡多喝水,但中医师表示,每个人所需的水量不同,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大量喝水,而容易水肿的人也不能完全都不喝水。此外,比起饮水量,肠胃是否能吸收、维持正常的津液代谢,才是身体止渴的关键。

  建议从事静态工作的人,每天饮水量(cc)可用体重数值(公斤)乘以30,例如50公斤体重,每天喝1500c.c.水分;而从事动态性、易流汗工作的人,小便量减少,尿液变黄,此时应补充水分,尿液颜色需维持淡黄色,如绿茶第一泡的清澈黄、无杂质,才算正常。

  喝水时间不宜太短,不要等口渴才大量灌水,以免脾胃还来不及吸收,就随着尿道而出。建议每小时喝水150至200c.c.,且喝的时候慢慢来,可帮助身体抓住水分。若喝水觉得腹胀,民众可在温水中加少许盐巴,帮助水气下行。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止痒的妙方,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