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立秋换个方式养生 清热解暑食品不忙撤桌

  立秋标示着秋天的开始,但初秋时节盛夏余威仍在,气候特点延续长夏的湿热。立秋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体也要顺应自然,避免大量出汗和体力消耗,收敛肺气,调整情绪,预防感冒。饮食中应尽量少吃葱、姜、蒜、韭等辛味之品。中医认为辛味通肺,可以助长肺气,如果摄入过多辛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肺气太盛,导致上火、便秘等秋燥症状。

  清热解暑食品不忙撤桌。入秋后,尽管有明显的昼夜温差,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

  营养师认为,这个时候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此外,《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指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适当多食酸味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

  防“空调病”趁机入侵。夏季人们在家里或是办公室里都会和空调打交道,但你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北京朝阳医院医生孙立表示,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那么如何避免“空调病”呢?首先,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润肺防燥类食品更相宜。孙立医生表示,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刚立秋后气温还是较高,空气湿度也大,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常常因为苦夏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长期处于虚弱的胃肠一下子不能承受,反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所以日常饮食应食用一些润燥生津的食物,百合、莲子、银耳、大枣、藕、赤小豆、蜂蜜等。另外,由于立秋后空气中水分逐渐减少,专家提醒,要对抗燥气对肺的伤害,应多补充水分,不妨做道山药老鸭煲。

  此外,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这些食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搭配则功效更佳。

  避免运动量过大。虽然是立秋,但是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受损、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

  这里提醒大家,像游泳、太极拳这些运动项目还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极拳,柔中带动,重心转移的流畅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平衡的训练,是很好的运动。注意运动前要有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总之,这个季节进行运动要注意几点: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此外,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开始进补以增强体质。相比而言,排毒比进补更重要,因为进补的东西越多,代谢产生的“废物”也越多,如不能把来自人体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毒素及时排出体外,对健康的危害会越来越大。合理运动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帮助皮肤和肺脏排毒。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