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及的方药有十三首:汤液醪醴、生铁洛饮、左角发酒、泽泻饮、鸡矢醴、乌鲗骨藘茹丸、兰草汤、豕膏、翘饮、半夏秫米汤、马膏膏法、寒痹熨法和小金丹。在十三方中就有以食疗或药膳为突出特点的方药,如:
汤液醪醴:《素问·汤液醪醴论》:“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汤液和醪醴是以稻谷作为原料酿制成的酒类。具有通阳发散、防病治病的作用。如外感初起,可适当服用以祛邪;经脉不畅也可服之以疏通。该方不但对后世方剂学等的发展有深刻影响,而且该篇也提示了药膳食疗中用酒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使用法度。
生铁洛为饮:《素问·病能论》:“帝曰:有病怒狂者,……治之奈何?岐伯曰:……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生铁落,其气重而寒,能泻热开结,平木火之邪,又能重镇心神,所以不但能治怒狂等病症,而且对精神情绪有调节作用。烹饪需要讲究用铁锅、铜锅等也有类似的意义。
泽泻饮:《素问·病能论》:“有病身热解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麋衔又名薇衔、鹿衔,为治风湿病药。)酒风,即《素问·风论》所说的漏风,表现为全身发热,身体倦怠无力,大汗如浴,恶风,少气,病机是患者嗜酒生湿而伤脾,湿郁化热。所以用泽泻饮健脾燥湿,祛风清热治疗,三药混合研末每次三指撮,饭前空腹服,此方可为药膳。
乌鲗骨藘茹丸:《素问·腹中论》:“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伤肝,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岐伯曰:以四乌鲗骨,一藘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藘茹即茜草)醉劳力以入房,则肾中精气耗竭,月事衰少不至,或阴萎(即阳痿)不起,因此,用乌鲗骨四分,藘茹一分,二药研末混合,以麻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次饭前服五丸,鲍鱼汁送下,以通利肠中和补益肝脏,恰如药膳之意。
兰草汤:《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此病因过食肥甘美味,致使脾胃蕴热,湿热中阻,则可出现以口甜为突出症状的“脾瘅”病,治疗应以兰草(佩兰)煎茶温服,取佩兰芳香醒脾,化湿辟浊作用。
《内经》对现代药膳食疗的指导作用和意义,重点在人与自然相应的整体思想,以及五脏与五味的通应,五味的作用趋势、特点,各脏腑病变应遵循的饮食五味原则等方面。“民以食为天”但也不宜过食,或强行限食,无论健康或美丽都需要合理膳食,药膳治病就更应遵循这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