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敏郎
黛敏郎(日语:/ Mayuzumi Toshirō,1929年2月20日-1997年4月10日),日本作曲家。日本二戰後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界代表人物。黛敏郎在東京藝術大學擔任講師時培育了很多年輕作曲家。
黛敏郎 | |
---|---|
音乐家 | |
出生 | Mayuzumi Toshirō 1929年2月20日 日本 |
逝世 | 1997年4月10日 | (68歲)
职业 | 作曲家 |
生平
1929年出生於神奈川橫濱。黛敏郎曾在舊制横濱一中(現神奈川縣立希望ヶ丘高等學校)讀書。並在1945年入讀東京音樂學校(即現在的東京藝術大學),跟隨橋本國彦、池内友次郎、伊福部昭學習音樂。在校期間,黛敏郎於爵士樂隊擔任鋼琴手。黛敏郎在1949年從東京音樂學校畢業,並於1951年研究院畢業。在日本第一套彩色電影《卡門回歸家鄉》(カルメン故郷に帰る)負責創作同名主題曲。
1951年8月,法國政府接收來自日本學生,黛敏郎與矢代秋雄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但他反對教材的內容,在一年後返回日本。 1953年,黛敏郎與芥川也寸志、團伊玖磨組成「三人之會」,亦開始作曲工作。
黛敏郎的代表作為《涅槃交響曲》,他亦為日本電影『赤線地帯』、『豬軍艦』、『天地創造』、『黒部の太陽』創作配樂。在指揮家小澤征爾與NHK交響樂團的衝突事件時,黛敏郎從中斡旋,促成小澤與NHK副理事阿部真之助於1963年1月17日進行會談,雙方達成和解。1964年10月10日東京奥林匹克運動會,黛敏郎參與了開幕式及國立霞丘陸上競技場場內電子音樂的創作。
1995年11月,黛敏郎正在擔任日本右翼團體「守護日本國民會議」()末代議長,此團體於1997年5月30日與另一個日本右翼團體「日本守護會」()合併為「日本會議」()。
1997年4月10日,黛敏郎因肺癌引發轉移性肝腫瘤和肝功能衰竭在神奈川県川崎市總合新川橋病院去世,葬於神奈川県曹洞宗大本山總持寺内墓地,戒名為「威徳院優嶽叡敏居士」。
主要作品
管弦樂
吹奏樂、管樂合奏
- 雕塑音樂(1961年)
- 地質紋理(1962)
- 花火 Fireworks (1963)
- 敲擊樂與管樂團協奏曲(1965)
- 《黎明》進行曲(1964年)
- 《祖國》進行曲(1981年)
室內樂
-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1946)
- 弦樂四重奏(1957)
- 大提琴獨奏曲(1960)
- 弦樂前奏四重奏(1961)
- 昭和天平樂(1970年)
- ROKUDAN豎琴(1989)
聲樂
- 大佛讚歌(1983)
- 《京都1200年 創生傳統》清唱劇(1994)
磁帶音樂
- X·Y·Z對音樂的混音工程(1953)
- 三個電子音樂作品(1955)
- 曼陀羅(1955)
校歌
- 大阪府立金岡高等学校 校歌(1974)
- 千葉県八千代市立村上東中学校 校歌(1976)
- 北海道苫小牧南高等学校 校歌
- 徳島文理大学 校歌
- 横浜隼人高等学校 校歌
管弦樂
吹奏樂、管樂合奏
- 雕塑音樂(1961年)
- 地質紋理(1962)
- 花火 Fireworks (1963)
- 敲擊樂與管樂團協奏曲(1965)
- 《黎明》進行曲(1964年)
- 《祖國》進行曲(1981年)
室內樂
- 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1946)
- 弦樂四重奏(1957)
- 大提琴獨奏曲(1960)
- 弦樂前奏四重奏(1961)
- 昭和天平樂(1970年)
- ROKUDAN豎琴(1989)
聲樂
- 大佛讚歌(1983)
- 《京都1200年 創生傳統》清唱劇(1994)
磁帶音樂
- X·Y·Z對音樂的混音工程(1953)
- 三個電子音樂作品(1955)
- 曼陀羅(1955)
校歌
- 大阪府立金岡高等学校 校歌(1974)
- 千葉県八千代市立村上東中学校 校歌(1976)
- 北海道苫小牧南高等学校 校歌
- 徳島文理大学 校歌
- 横浜隼人高等学校 校歌
作曲家學生
(出生順序)
參見
參考文獻
- We will watch them burn: January to June 2004: 黛敏郎 - 涅槃 交響曲
- 『BSスペシャル 青春TVタイムトラベル第4回 プレイバック・東京オリンピック』(1992年12月26日/NHK衛星第2テレビジョン放送)での黛本人の証言インタビューより
-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62903 博客來音樂館>二十世紀協奏曲選 /演奏/馬克.艾瑟納(低音號)、達洛里歐(豎琴)、唐肯.艾許比(薩克斯風)、喬安.梅(木琴)大衛.史奈爾(指揮):]
外部連結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黛敏郎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