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明
譚家明(,1948年3月25日-),香港著名導演,亦曾任美術指導、編劇及剪接,現任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教授。譚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領軍人物,其電影高度風格化,以影像凌厲見稱。
譚家明 | |
---|---|
导演 | |
罗马拼音 | Tam Kar Ming |
英文名 | Patrick Tam |
国籍 | 中国(香港) |
籍贯 | 廣東省台山市 |
出生 | 英屬香港 | 1948年3月25日
职业 | 導演、編劇、剪接、教授 |
教育程度 | 香港華仁書院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出道日期 | 1967年 |
活跃年代 | 1970年代至1980年代 2006年至今 |
生平
譚家明中學畢業於香港華仁書院,年輕時開始撰寫影評並發表於羅卡主編的《中國學生週報》等雜誌。1967年加入香港無綫電視,最先任場務,之後擔任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和《七十三》的外景導演。后来得到时任无线电视节目部经理的甘国亮垂青,获得大量戏剧创作机会,因此譚家明一直视甘国亮为恩师。另外亦曾拍攝MTV,1973年開始以膠卷拍攝劇集,包括《群星譜》、《奇趣錄》、《CID》、《北斗星》和《七女性》,其中《群星譜》在紐約電視節獲得第三名,為香港電視節目首次在國際性比賽獲獎,另外《七女性》因題材敏感,曾引起大眾非議。1975年被派往美國三藩市進修電影制作。
1977年離開無綫,其間曾在佳藝電視任外景導演,同年加入電影圈,首部作品為鄭少秋主演的《名劍》(1980年),其拍攝風格及剪接特異於當時電影作品,被視為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及後再導林青霞主演的《愛殺》(1982年),為美術特異的實驗作。1983年執導《烈火青春》,由張國榮、夏文汐等主演,為電影新浪潮重要作品,其中片中的意識及性愛場面備受社會關注,被認為離經叛道,史無前例地在上映後須再度送檢。1984年拍攝商業元素較重的《雪兒》,票房收入不太理想,之後陸續執導《最後勝利》(1987年)、《雪在燒》(1988年)、《殺手·蝴蝶·夢》(1989年)等。
1990年因為私人理由而往台灣任廣告導演,1996年轉往馬來西亞HVD製作公司任職編劇部。2000年獲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邀請回港任教電影制作,2006年蟄伏十七年後再執導《父子》一片,由郭富城、楊采妮等主演。此片編劇田開良亦是譚的學生,更憑此名奪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被列入名導演之位。2017年起,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擔任客席教授,教授剪接及劇本創作。
獎項
年份 | 頒獎典禮 | 獎項 | 作品 | 結果 | 備註 |
---|---|---|---|---|---|
1983 | 第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烈火青春》 | 提名 | |
最佳電影 | 提名 | ||||
最佳編劇 | 提名 | 與邱剛健、陳冠中、陳韻文、方令正、金炳興同入圍 | |||
1988 | 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最後勝利》 | 提名 | |
最佳電影 | 提名 | ||||
最佳美術指導 | 提名 | ||||
1990 |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美術指導 | 《殺手·蝴蝶·夢》 | 提名 | 與莫均傑同入圍 |
1991 | 第28屆金馬獎 | 最佳剪輯 | 《阿飛正傳》 | 獲獎 | 與奚傑偉同得 |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剪輯 | 提名 | 與奚傑偉同入圍 | ||
1994 | 第31屆金馬獎 | 最佳剪輯 | 《東邪西毒》 | 獲獎 | 與奚傑偉同得 |
1995 | 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剪接 | 提名 | 與奚傑偉同入圍 | |
2006 | 第2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剪接 | 《黑社會》 | 提名 | |
第43屆金馬獎 | 最佳電影 | 《父子》 | 獲獎 | ||
最佳原著劇本 | 提名 | 與田開良同入圍 | |||
2007 | 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導演 | 獲獎 | ||
最佳電影 | 獲獎 | ||||
最佳編劇 | 獲獎 | 與田開良同得 | |||
最佳剪接 | 提名 | ||||
最佳美術指導 | 提名 | 與何劍雄同入圍 | |||
2015 | 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剪接 | 《魔警》 | 提名 | 與彭正熙同入圍 |
導演作品
美指作品
- 1989年:殺手·蝴蝶·夢(前名:殺手情)
- 1990年:小心間諜
配樂作品
- 1981年:愛殺
- 2006年:父子
製作設計
- 1987年:用愛捉伊人
外部連結
- 譚家明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 Patrick Tam 譚家明 - School of Creative Media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 譚家明 - 浸大電影學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電影剪接,電影導演... 譚家明
- 最後勝利的Facebook專頁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譚家明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