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顿
提摩西·華特·波頓(英語:,1958年8月25日-),暱稱提姆·波頓()是美國電影導演、制片人、艺术家、作者、动画制作者。以其黑暗、哥特、死亡的风格闻名。生于加州的伯班克。
蒂姆·伯顿 | |
---|---|
导演 | |
出生 | Timothy Walter Burton 1958年8月25日 美國加州柏本克 |
职业 | 導演、監製、編劇 |
配偶 | 乐娜·吉塞克(1989年-1991年結婚) 海倫娜寶咸卡達(2001年-2014年結婚) |
儿女 | 比利·雷·伯頓(2003年-) 內爾·伯頓(2007年-) |
活跃年代 | 1971-現今 |
「Tim Burton」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国大陸 | |
臺灣 | |
港澳 |
这个鬼才式的人物由于拥有孤單的童年生活而习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用绘画表达生活和对世界的看法。直到他在加州藝術學院学习时因創作芹菜怪物的莖得到了迪士尼的奖学金,这是用来赞助给年轻动画人以帮助他们成就梦想的基金。由此他开始正式成为迪士尼的动画师,之后成为导演。蒂姆·伯顿热衷描绘错位,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常以黑色幽默,独特的视角而著称。 伯顿因大量的“重复合作者”而著名。他的“御用合作人”包括从第一次合作至今一直是伯顿密友的強尼·戴普、为伯顿大部分影片配乐的丹尼·艾尔夫曼、以及他的伴侶海倫娜·寶漢·卡特。伯顿还在1997年出版了诗集《牡蠣男孩的忧郁之死》、在2009年出版了他的画作合集《蒂姆伯顿的画》。截止至2012年,蒂姆伯顿共导演了16部电影,制作了12部电影。最近的包括于2012年5月10日上映的由肥皂剧改编的《黑影家族》,以及基于他1984年拍摄的短片《科学怪犬》的重拍作品,已在2012年10月5日上映。
主要导演的作品
年份 | 片名 | 備註 |
---|---|---|
1982年 | 《文森特》(Vincent) | |
1984年 | 《科學怪犬》(Frankenweenie) | |
1985年 | 《人生冒險記》(Pee-wee's Big Adventure) | |
1988年 | 《陰間大法師》 (Beetlejuice)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1989年 | 《蝙蝠侠》(Batman) | |
1990年 | 《幻海奇緣》(Edward Scissorhands) | |
1992年 | 《蝙蝠俠之再戰風雲》(Batman Returns)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1993年 | 《怪誕城之夜》(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 僅監製和原著 |
1994年 | 《艾德·伍德》(Ed Wood) | |
1996年 | 《星戰毀滅者》(Mars Attacks)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1999年 | 《無頭谷》(Sleepy Hollow) |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2001年 | 《決戰猩球》(Planet Of The Apes) | |
2003年 | 《大智若魚》(Big Fish)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
2005年 | 《地獄新娘》(Corpse Bride) | 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
2005年 | 《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 |
2007年 |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 提名金球獎最佳導演 提名土星獎最佳導演 |
2010年 | 《魔境夢遊》(Alice in Wonderland) | |
2012年 | 《怪誕復活狗》(重拍1984年作品)(Frankenweenie) | 提名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動畫片 |
2012年 | 《黑影家族》(Dark Shadows) | |
2014年 | 《大眼睛》(Big Eyes) | |
2016年 | 《怪奇孤兒院》(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s) | |
2019年 | 《小飛象》(Dumbo) |
慣用演員
演員 | 文森特 (1982) | 人生冒險記(1985) | 陰間大法師(1988) | 蝙蝠俠(1989) | 剪刀手愛德華(1990) | 蝙蝠俠大顯神威(1992) | 聖誕夜驚魂1 (1993) | 艾德·伍德 (电影)(1994) | 星戰毀滅者(1996) | 斷頭谷(1999) | 決戰猩球(2001) | 大智若魚(2003) | 巧克力冒險工廠(2005) | 地獄新娘(2005) | 瘋狂理髮師:倫敦首席惡魔剃刀手(2007) | 魔境夢遊(2010) | 怪誕黑家族(2012) | 怪誕復活狗(2012) |
---|---|---|---|---|---|---|---|---|---|---|---|---|---|---|---|---|---|---|
海倫娜·寶漢·卡特 | ||||||||||||||||||
強尼·戴普 | ||||||||||||||||||
丹尼·狄維托 | ||||||||||||||||||
丹尼·葉夫曼2 | ||||||||||||||||||
亞伯特·芬尼 | ||||||||||||||||||
邁克爾·高夫 | ||||||||||||||||||
帕特·辛格爾 | ||||||||||||||||||
简·胡克斯 | ||||||||||||||||||
傑夫雷·瓊斯 | ||||||||||||||||||
奥兰·琼斯 | ||||||||||||||||||
馬丁·蘭多 | ||||||||||||||||||
米高·基頓 | ||||||||||||||||||
克里斯多福·李 | ||||||||||||||||||
莉萨·玛丽·史密斯 | ||||||||||||||||||
傑克·尼克遜 | ||||||||||||||||||
莎拉·潔西卡·帕克 | ||||||||||||||||||
凱瑟琳·歐·哈拉 | ||||||||||||||||||
文森特·普賴斯 | ||||||||||||||||||
蜜西·派爾 | ||||||||||||||||||
保羅·魯賓斯 | ||||||||||||||||||
艾倫·瑞克曼 | ||||||||||||||||||
狄普·羅伊 | ||||||||||||||||||
薇諾娜·瑞德 | ||||||||||||||||||
黛安娜·塞林傑 | ||||||||||||||||||
格蘭·沙迪斯 | ||||||||||||||||||
馬丁·蕭特 | ||||||||||||||||||
提莫西·史波 | ||||||||||||||||||
西爾維婭·西德尼 | ||||||||||||||||||
克里斯多夫·華肯 | ||||||||||||||||||
弗蘭克·維爾克 | ||||||||||||||||||
保羅·懷特豪施 |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蒂姆·伯顿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