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_(2017年电影)
《美女與野獸》(英語:)是一部於2017年上映的美國迪士尼公司的浪漫奇幻歌舞電影,由比爾·坎登執導,並與埃文·斯皮里奧托普洛斯和史蒂芬·切波斯基共同撰寫劇本。華特迪士尼影業及曼德維爾影業聯合製作,該片為1991年同名動畫電影的真人翻拍版,改編自珍妮-瑪麗·勒普蘭斯·德博蒙所創作的1756年童話故事,大部分內容均參照1991年的電影,但較1991年的電影增加不少情節。電影主演包括艾瑪·華森、丹·史蒂文斯、路克·伊凡斯、凱文·克萊、喬許·蓋德、伊旺·麥奎格、史丹利·圖奇、奧黛莉·麥唐娜、古古·瑪芭塔-勞、伊恩·麥克連和艾瑪·湯普遜。
美女與野獸 | |
---|---|
劇院發行海報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比爾·坎登 |
监制 | |
编剧 | 史蒂芬·切波斯基, 埃文·斯皮里奧托普洛斯, 祖·阿亨 |
剧本 |
|
原著 | 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 琳達·沃爾夫頓作品 《美女與野獸》 珍妮-瑪麗·勒普蘭斯·德博蒙作品 |
主演 | |
配乐 | 亞倫·孟肯 |
摄影 | 托比亞斯·A·施利斯勒 |
薇吉尼婭·卡茲 | |
制片商 |
|
片长 | 129分鐘 |
产地 | 美國 英國 |
语言 | 英語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
发行商 | 華特迪士尼工作室電影 |
预算 | 1.6億美元 |
票房 | 12.64億美元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
香港 | |
臺灣 |
故事敘述一名年輕的女性貝兒為拯救被野獸俘虜到城堡中的父親。儘管貝兒感到恐懼並嘗試逃脫城堡,但她最終和城堡中的魔法傢俱們結成好友,並學會了不將眼光侷限於對方野獸般的外表,而是牠溫柔的內心與靈魂;與此同時,被貝兒多次拒絕的獵人加斯頓打算不惜任何代價將貝兒從野獸手中奪取。
主要攝影始於2015年5月18日,地點位在英國薩里郡的謝伯頓製片廠,並於8月21日殺青。《美女與野獸》於2017年2月23日在英國倫敦舉行首映禮,並將於2017年3月17日在美國、英國及中国大陆同步上映(含2D、迪士尼數位3D、RealD 3D、IMAX版本和杜比影院)。
劇情
在法國,有一位名叫年輕英俊的亞當王子(丹·史蒂文斯飾演),住在金碧輝煌的城堡中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但是他是個刻薄而自私自利的人,常常向村民徵稅用最精美華貴的物品裝點城堡,還舉辦盛大舞會邀請奢華盛裝的人們,就在這時有一晚風雨交加,一位年老的女乞丐來到亞當王子的城堡躲雨,她請求王子讓她用一朵玫瑰花換取避難的處所,但王子十分嫌棄這位形容枯槁的女老乞丐並冷酷地拒絕同時並嘲笑她。女老乞丐警告王子不要只看外表並以貌取人,因為真正的美在心裡最重要,於是現出原形,原來年老的女乞丐的真面目是一位美麗的女巫,王子向她下跪乞求原諒但已經太遲了,因為女巫早就看出王子沒有一點愛心也沒有體貼他人,為了懲罰自私的王子,女巫將王子變成野獸,給這座城堡和所有的僕人施加了變成會動的家具的強大魔法,將他們和王子的身影從他們所愛之人的腦海中消除被人遺忘,女巫送給王子的玫瑰花也被施法,如果在魔法玫瑰花的花瓣全數掉落前,王子不能學會愛並能改正錯誤同時找到一個真心愛他的人,否則他將永遠被詛咒成為野獸。時間過去好幾年,王子早就不抱有任何期待和希望,因為誰會去愛上這種變成野獸的王子呢
在這幾年後,附近的小鎮有個叫會獨立且會看書並教些村子小孩認字的少女貝兒(艾瑪·華森飾演),從小母親過世與熱愛繪畫的畫家父親莫里斯(凱文·克萊飾演)相依為命並住在一起,與封閉的小村落格格不入,貝兒常問父親有關母親的事,但父親只簡單告訴她母親的少許事。加斯頓(路克·伊凡斯飾演)和來富(喬許·蓋德飾演)以前是個士兵,所以他們是鎮上的萬人迷。加斯頓試圖向貝兒求婚被拒絕了,同時貝兒的父親莫里斯出門途中不慎碰到閃電而在森林迷路,意外被狼群追趕並闖入被世人遺忘的城堡,在他偷摘庭園中的白玫瑰時被野獸發現並遭到監禁。貝兒等不到父親平安歸來只見到父親騎的馬,知道父親出事後的貝兒於是也前往城堡,她同意野獸的條件:用她自己來換父親的自由並監禁在城堡中。
貝兒與城堡裡的僕人們釋放並(燭台僕人盧米亞(伊旺·麥奎格飾演)與其情人女僕毛撢浦媚(古古·瑪芭塔-勞飾演)、壁爐時鐘的管家葛士華(伊恩·麥克連飾演)、變成茶壺的女僕茶煲太太(艾瑪·湯普遜飾演)與茶杯兒子阿其(內森·麥克飾演)、衣櫥的歌手葛德蘿夫人(奧黛莉·麥唐娜飾演)其作曲家丈夫大鍵琴卡丹薩(史丹利·圖奇飾演)等等)成為朋友,他們為貝兒準備了特別的晚餐。貝兒對於位在西邊的禁忌房間感到很好奇,她闖入並看到一朵被玻璃罩著的玫瑰。野獸因此大發雷霆,貝兒在野獸的大吼下害怕地跑進了森林。貝兒在森林中被狼群包圍,野獸出現救了她,但也在過程中了傷。野獸受傷期間貝兒照顧他並幫野獸處理傷口,茶壺夫人告訴貝兒,他們之所以會關心亞當王子是因為自從亞當王子的母親(前任皇后)在他小時候不幸去世又被冷酷又殘酷無情的父親(前任國王)扶養成自私自利不懂得去愛的人,當時他們根本無能為力為亞當王子做點任何事,貝兒聽完亞當王子的不幸過去,代替他的母親照顧其人並讓他好轉,之後兩人漸漸成為朋友。野獸給貝兒一件神奇的禮物:一本可以穿越時空的書,帶她去任何她想去的地方。貝兒用魔法書回到她的嬰兒時期來了解父親隱瞞母親的所有事,在一間巴黎的小屋中,貝兒找到了一個醫用的面罩和少許畫紙和看到過去的父親和一位戴著鳥頭盔的醫師談話同時見到生重病的母親。這才明白原來當初父親因為過世的母親染上瘟疫,迫不得已在貝兒的母親要求下必須帶襁褓中的貝兒離開巴黎。野獸也為貝兒的父親的事向貝兒道歉。
加斯頓認為救出貝兒,會是他贏得芳心的好機會,於是答應莫里斯去救他女兒。莫里斯因為加斯頓不單純的動機,而與加斯頓起了爭執,加斯頓把莫里斯丟在森林裡,後來莫里斯被乞丐阿加莎(海蒂·莫拉罕)(即是將王子變成野獸的女巫)所救。莫里斯向村民告狀並且說城堡那邊有頭野獸,但沒有人相信貝兒父親的話,加斯頓還慫恿法國地方精神病院的所有者達克先生與村民把莫里斯關進精神病院。
與野獸浪漫地共舞後,貝兒使用魔鏡時發現父親遭遇到麻煩,野獸放走貝兒讓她去救父親莫里斯,並把鏡子送給她,讓她可以隨時連絡牠。貝兒把魔鏡所顯現的景象展示給村民,證明她的父親沒有發瘋。加斯頓發現貝兒竟然愛上了野獸。加斯頓把貝兒和莫里斯關在馬車上,然後鼓動村民跟他去殺怪物。貝兒和莫里斯用小工具從馬車逃出來並匆匆趕往城堡,貝兒於趕往城堡時將黃色禮服脫下。
戰役中,被加斯頓拋棄了的隨從來富,轉換陣營幫助城堡中的僕人一起對抗村民。加斯頓在高塔上逮到野獸並攻擊牠,但野獸完全沒有戰鬥意志,他只希望能見貝兒最後一面。貝兒再度出現讓野獸重新對抗加斯頓而且牠的力量還是高過人類一籌,但他在貝兒面前上饒了加斯頓一命。隨後加斯頓在橋上用槍偷襲,給了野獸致命的一擊,但橋突然崩塌,加斯頓摔下懸崖而亡。當最後一片花瓣凋謝時,野獸停止了呼吸,而僕人們也絕望而無法活動成了真正的家具。貝兒傷心地落淚,抱著野獸表明了她心意。後來阿加莎以女巫的身分出現復活了玫瑰花,解除了野獸上的詛咒、修復崩壞的城堡、把家具化的人僕人們變回人類,修改了村民對野獸仇視的記憶讓他們與親人再次相見。亞當王子變回人類和貝兒在王國舉辦舞會,同時將貝兒的父親接過來,所有人快樂地跳舞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演員
角色 | 簡介 | |
艾瑪·華森 | 貝兒 Belle | 充滿勇氣、善良和智慧的女性,試圖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野獸。 |
黛西·迪茲摩 | 嬰兒時期的貝兒。 | |
丹·史蒂文斯 | 亞當王子/ 野獸 Prince Adam / Beast | 因魔咒而變身成野獸姿態的王子,在貝兒的幫助下,開始嘗試學習人性來打破魔咒。 |
魯迪·古德曼 | 年輕時的王子。 | |
路克·伊凡斯 | 加斯頓 Gaston | 小鎮上的萬人迷,希望與貝兒結婚。 |
凱文·克萊 | 莫里斯 Maurice | 貝兒的父親。 |
喬林·考伊 | 年輕時的莫里斯。 | |
喬許·蓋德 | 來富 Le Fou | 加斯頓的夥伴,行為笨拙。 |
伊旺·麥奎格 | 盧米亞 Lumière | 野獸的皇家僕人,受到詛咒變成燭台。 |
史丹利·圖奇 | 卡丹薩 Cadenza | 城堡的作曲家和葛德蘿的丈夫,受到詛咒變成大鍵琴,為電影所創作的原創角色。 |
伊恩·麥克連 | 葛士華 Cogsworth | 野獸的忠誠管家,受到詛咒變成壁爐時鐘。 |
艾瑪·湯普遜 | 茶壺夫人(茶煲太太) Mrs. Potts | 城堡的女僕,受詛咒變成茶壺。 |
奧黛莉·麥唐娜 | 葛德蘿夫人(衣櫃嬸嬸) Madame de Garderobe | 城堡的歌劇歌手,受到詛咒變成衣櫥。 |
古古·瑪芭塔-勞 | 浦媚 Plumette | 城堡的女僕和盧米亞的情人,受到詛咒變成毛撢子。 |
內森·麥克 | 切普(阿齊) Chip | 茶壺夫人的兒子,受到詛咒變成茶杯。 |
艾德里安·席勒 | 達克先生 Monsieur D'Arque | 法國地方精神病院的所有者,受加斯頓賄賂以幫助他與貝兒結婚的計畫 |
海蒂·莫拉罕 | 阿加特 Agathe | 曾因王子的傲慢而將其變成野獸的女巫,並幫助貝兒的父親莫里斯。 |
柔伊·瑞妮 | 貝兒的母親 Belle's Mother | 莫里斯的已故妻子,在貝兒年幼時因感染瘟疫去世。 |
亨利·蓋瑞特 | 國王 The King | 王子的殘酷父親,在王子的母親去世後把王子變成殘酷無情的人。 |
漢瑞特·瓊斯 | 皇后 The Queen | 王子的母親,在王子年幼時去世。 |
製作
發展
迪士尼對1994年百老匯音樂劇進行電影改編的工作為發展揭開序幕。然而,在2011年的採訪中,作曲家亞倫·孟肯表示,將《美女與野獸》音樂劇版本改編成電影的計畫「被裝罐」。
到2014年4月,華特迪士尼影業已開始開發一部重拍自《美女與野獸》的真人動作電影,其作業在其他真人奇幻電影如《魔境夢遊》、《黑魔女:沉睡魔咒》、《仙履奇緣》和《與森林共舞》後進行。6月,比爾·坎登簽署執導電影,埃文·斯皮里奧托普洛斯編劇。9月,史蒂芬·切波斯基受聘重寫劇本。
選角
2015年1月,艾瑪·華生宣布她將飾演女主角貝兒。3月,路克·伊凡斯和丹·史蒂文斯在會談中透露,兩人分別詮釋加斯頓與野獸,華森於隔天透過推文證實他們的角色。其他主要演員——喬許·蓋德、艾瑪·湯普遜、凱文·克萊、奧黛莉·麥唐娜、伊恩·麥克連、古古·瑪芭塔-勞、伊旺·麥奎格和史丹利·圖奇於同年3月至4月間確認將分別飾演樂福、茶壺夫人、莫里斯、葛德蘿、葛士華、蓓特、盧米亞及卡丹薩。
於《美女與野獸》百老匯版本中飾演貝兒的蘇珊·伊根,在選角期間評論華森為「完美的」。而於動畫電影及其續集裡為貝兒配音的佩吉·奧哈拉,表示願意在歌唱方面協助華森。
根據《好萊塢報導》接獲的消息來源,艾瑪·華森獲得300萬美元的預付酬勞,若電影的票房成績類似《黑魔女:沉睡魔咒》於全球進帳的7.59億美元,她最終的酬勞可能會增加到1,500萬美元。
發展
迪士尼對1994年百老匯音樂劇進行電影改編的工作為發展揭開序幕。然而,在2011年的採訪中,作曲家亞倫·孟肯表示,將《美女與野獸》音樂劇版本改編成電影的計畫「被裝罐」。
到2014年4月,華特迪士尼影業已開始開發一部重拍自《美女與野獸》的真人動作電影,其作業在其他真人奇幻電影如《魔境夢遊》、《黑魔女:沉睡魔咒》、《仙履奇緣》和《與森林共舞》後進行。6月,比爾·坎登簽署執導電影,埃文·斯皮里奧托普洛斯編劇。9月,史蒂芬·切波斯基受聘重寫劇本。
選角
2015年1月,艾瑪·華生宣布她將飾演女主角貝兒。3月,路克·伊凡斯和丹·史蒂文斯在會談中透露,兩人分別詮釋加斯頓與野獸,華森於隔天透過推文證實他們的角色。其他主要演員——喬許·蓋德、艾瑪·湯普遜、凱文·克萊、奧黛莉·麥唐娜、伊恩·麥克連、古古·瑪芭塔-勞、伊旺·麥奎格和史丹利·圖奇於同年3月至4月間確認將分別飾演樂福、茶壺夫人、莫里斯、葛德蘿、葛士華、蓓特、盧米亞及卡丹薩。
於《美女與野獸》百老匯版本中飾演貝兒的蘇珊·伊根,在選角期間評論華森為「完美的」。而於動畫電影及其續集裡為貝兒配音的佩吉·奧哈拉,表示願意在歌唱方面協助華森。
根據《好萊塢報導》接獲的消息來源,艾瑪·華森獲得300萬美元的預付酬勞,若電影的票房成績類似《黑魔女:沉睡魔咒》於全球進帳的7.59億美元,她最終的酬勞可能會增加到1,500萬美元。
發行
2015年3月16日,迪士尼宣布該片將於2017年3月17日以3D版本在美國4210間劇院上映。全球首映禮於2017年2月23日在英國倫敦的史賓賽府邸舉行。
營銷
繼於2016年5月22日公佈後,迪士尼於隔天在《早安美國》上釋出首支預告片。首張官方宣傳海報於7月7日發布。11月2日,《娛樂周刊》在該週的雜誌封面上發布了第一張官方圖像以及九張新照片。一週後,艾瑪·華森與迪士尼開始為該片製作一張新的海報。11月14日,首支戲劇預告片於《早安美國》上發布。該預告片在頭24小時間獲得1.27億次的觀看次數,一天中觀看次數最多的紀錄,擊敗《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其紀錄在之後由《玩命關頭8》所超越,由《》在24小時之內擁有1.97億次的觀看次數而超越此紀錄。。迪士尼於2017年1月30日發布最終預告片。《美女與野獸》花費1.6億美元製片,另有約1.5億美元投入營銷。
營銷
繼於2016年5月22日公佈後,迪士尼於隔天在《早安美國》上釋出首支預告片。首張官方宣傳海報於7月7日發布。11月2日,《娛樂周刊》在該週的雜誌封面上發布了第一張官方圖像以及九張新照片。一週後,艾瑪·華森與迪士尼開始為該片製作一張新的海報。11月14日,首支戲劇預告片於《早安美國》上發布。該預告片在頭24小時間獲得1.27億次的觀看次數,一天中觀看次數最多的紀錄,擊敗《格雷的五十道陰影:束縛》。其紀錄在之後由《玩命關頭8》所超越,由《》在24小時之內擁有1.97億次的觀看次數而超越此紀錄。。迪士尼於2017年1月30日發布最終預告片。《美女與野獸》花費1.6億美元製片,另有約1.5億美元投入營銷。
反響及爭議
獎項
年份 | 名稱 |
獎項 | 電影 | 結果 | 來源 |
---|---|---|---|---|---|
2017 | 2017年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反派 | 美女與野獸 (2017年電影)-加斯頓(路克·伊凡斯) | 獲獎 |
評價
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375篇專業影評文章,其中266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71%,平均得分6.7分(滿分10分),而基於另一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的47篇評論文章,其中30篇予以好評,1篇差評,16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65(滿分100)。據CinemaScore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A」。
票房
《美女與野獸》在票房方面的表現極佳,上映首日便造出了6377萬美元的亮眼成績。上映一週後,《美女與野獸》總計獲得了2.28億美元的票房,打破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的票房紀錄,成為開片首週票房第6高的電影。最終票房為12.63億美元。排名全球票房第17名(不考慮通貨膨脹)。 該片的製片預算估計為1.6億美元,使得《美女與野獸》成為有史以來製片費用第二高的音樂劇,僅次於2019年上映的《阿拉丁》的1.83億美元。然而,《美女與野獸》又花費1.4億美元在全球營銷上。
在美國及加拿大,繼預售票開賣之後,電影立即在Fandango的該方面居冠,早期估計電影在首週末約可進帳1億美元,而有些出版物預測其週末的票房收入有機率達1.2億美元。然而,在《美女與野獸》發行前的11天,分析師提出了高達1.5億美元的預測數字。在全球範圍內,電影預計能於其上映的頭3天進帳2.15億至2.45億美元的票房。該片在星期四的午夜場中進帳1,630萬美元,為今年目前為止的最高成績(打破《羅根》的紀錄)、迪士尼真人電影有史以來的最高成績(打破《黑魔女:沉睡魔咒》的紀錄)、G和PG級電影有史以來的第二高成績(次於第6部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的紀錄,也由艾瑪·華森主演)以及3月分的第三高成績(次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和《飢餓遊戲》)。
首映當天,電影在4,210家劇院中的9,200個螢幕上播映,收穫6,380萬美元,為3月分的第三高成績,次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8,150萬美元)和《飢餓遊戲》(6,700萬美元)。這也是一部非PG-13級電影的最高成績,取代《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於星期三所進帳的5,800萬美元。《美女與野獸》的首映當天(包含星期四的午夜場)成績,幾乎等於先前的迪士尼真人電影《黑魔女:沉睡魔咒》(6,900萬美元)和《仙履奇緣》(6,700萬美元)的整個首映週末收入。電影於首週末不負眾望的收穫1.748億美元,並陸續創下眾多紀錄。
台灣方面,首週五天票房為新台幣7840萬元;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6億元;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2.51億元,位居2017年全台票房第九名。
上一届: 《金剛:骷髏島》 |
2017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11-12週 |
下一届: 《寶貝老闆》 |
上一届: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 |
2020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29週 |
下一届: 《致命窺弒》 |
上一届: 《金剛狼3:殊死一戰》 |
2017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軍 第12週 |
下一届: 《金剛:骷髏島》 |
上一届: 《金剛:骷髏島》 |
2017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11-12週 |
下一届: 《攻殼機動隊》 |
上一届: 《盧根》 |
2017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第11-13週 |
下一届: 《攻殼機動隊》 |
同性戀情節風波
2017年電影版本的故事中,來富(喬許·蓋德飾演)在插曲《Gaston》期間的演出,被設定有同性戀傾向,代表著迪士尼電影裡第一位同性戀角色。
該決定已得到讚揚及部分批評的聲音。俄羅斯政府原本考慮禁映電影,但後來轉而決定禁止16歲以下的人在劇院觀賞該片。此外,因為其插曲《Gaston》,包含美國阿拉巴馬州黑納格的一些劇院將不會放映電影。在馬來西亞,電影審查委員會堅持涉同性戀情節的場景應被刪減,促使迪士尼將上映日期無限期推遲,隨後,若該片無法不經審查,迪士尼將把電影完全撤出馬來西亞。該工作室將發布日期移至3月30日,以讓馬來西亞的電影審查委員會有更多時間作出是否在不進行刪減的情況下發行電影的決定。马来西亚最终决定在不删剪的情况下以PG-13的方式播出。
獎項
年份 | 名稱 |
獎項 | 電影 | 結果 | 來源 |
---|---|---|---|---|---|
2017 | 2017年青少年選擇獎 | 最佳反派 | 美女與野獸 (2017年電影)-加斯頓(路克·伊凡斯) | 獲獎 |
評價
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375篇專業影評文章,其中266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71%,平均得分6.7分(滿分10分),而基於另一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的47篇評論文章,其中30篇予以好評,1篇差評,16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65(滿分100)。據CinemaScore調查,觀眾的平均評價於A+至F間落於「A」。
票房
《美女與野獸》在票房方面的表現極佳,上映首日便造出了6377萬美元的亮眼成績。上映一週後,《美女與野獸》總計獲得了2.28億美元的票房,打破了《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2》的票房紀錄,成為開片首週票房第6高的電影。最終票房為12.63億美元。排名全球票房第17名(不考慮通貨膨脹)。 該片的製片預算估計為1.6億美元,使得《美女與野獸》成為有史以來製片費用第二高的音樂劇,僅次於2019年上映的《阿拉丁》的1.83億美元。然而,《美女與野獸》又花費1.4億美元在全球營銷上。
在美國及加拿大,繼預售票開賣之後,電影立即在Fandango的該方面居冠,早期估計電影在首週末約可進帳1億美元,而有些出版物預測其週末的票房收入有機率達1.2億美元。然而,在《美女與野獸》發行前的11天,分析師提出了高達1.5億美元的預測數字。在全球範圍內,電影預計能於其上映的頭3天進帳2.15億至2.45億美元的票房。該片在星期四的午夜場中進帳1,630萬美元,為今年目前為止的最高成績(打破《羅根》的紀錄)、迪士尼真人電影有史以來的最高成績(打破《黑魔女:沉睡魔咒》的紀錄)、G和PG級電影有史以來的第二高成績(次於第6部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的紀錄,也由艾瑪·華森主演)以及3月分的第三高成績(次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和《飢餓遊戲》)。
首映當天,電影在4,210家劇院中的9,200個螢幕上播映,收穫6,380萬美元,為3月分的第三高成績,次於《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8,150萬美元)和《飢餓遊戲》(6,700萬美元)。這也是一部非PG-13級電影的最高成績,取代《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於星期三所進帳的5,800萬美元。《美女與野獸》的首映當天(包含星期四的午夜場)成績,幾乎等於先前的迪士尼真人電影《黑魔女:沉睡魔咒》(6,900萬美元)和《仙履奇緣》(6,700萬美元)的整個首映週末收入。電影於首週末不負眾望的收穫1.748億美元,並陸續創下眾多紀錄。
台灣方面,首週五天票房為新台幣7840萬元;次週票房累計至新台幣1.6億元;最終全台票房為新台幣2.51億元,位居2017年全台票房第九名。
上一届: 《金剛:骷髏島》 |
2017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11-12週 |
下一届: 《寶貝老闆》 |
上一届: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 |
2020年美國週末票房冠軍 第29週 |
下一届: 《致命窺弒》 |
上一届: 《金剛狼3:殊死一戰》 |
2017年中国内地一周票房冠軍 第12週 |
下一届: 《金剛:骷髏島》 |
上一届: 《金剛:骷髏島》 |
2017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第11-12週 |
下一届: 《攻殼機動隊》 |
上一届: 《盧根》 |
2017年香港一週票房冠軍 第11-13週 |
下一届: 《攻殼機動隊》 |
同性戀情節風波
2017年電影版本的故事中,來富(喬許·蓋德飾演)在插曲《Gaston》期間的演出,被設定有同性戀傾向,代表著迪士尼電影裡第一位同性戀角色。
該決定已得到讚揚及部分批評的聲音。俄羅斯政府原本考慮禁映電影,但後來轉而決定禁止16歲以下的人在劇院觀賞該片。此外,因為其插曲《Gaston》,包含美國阿拉巴馬州黑納格的一些劇院將不會放映電影。在馬來西亞,電影審查委員會堅持涉同性戀情節的場景應被刪減,促使迪士尼將上映日期無限期推遲,隨後,若該片無法不經審查,迪士尼將把電影完全撤出馬來西亞。該工作室將發布日期移至3月30日,以讓馬來西亞的電影審查委員會有更多時間作出是否在不進行刪減的情況下發行電影的決定。马来西亚最终决定在不删剪的情况下以PG-13的方式播出。
參考資料
- McClintock, Pamela.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5-2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4).
- . Irish Film Classification Office. .
- . AllMovie.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6).
- Kilday, Gregg.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3-0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 . Box Office Mojo. IMDb.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3).
- Phillips, Ian; Acuna, Kristin. . Tech Insider. 2015-10-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5).
- Hayden, Erik.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1-2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3).
- Emma Watson . (推文). 2015-03-05 –Twitter.
- Earnest, Karen. . Movies.mxdwn.com.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5).
- Emma Watson . (推文). 2015-03-05 –Twitter.
- Ford, Rebecca.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3-1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7).
-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3-1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15).
-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4-2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1).
- Kroll, Justin. . Variety. 2015-04-2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2).
- Kroll, Justin. . Variety. 2015-04-1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2).
-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3-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0).
- Kroll, Justin. . Variety. 2015-04-1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6).
- Gavin, Michael. . Inside the Magic. 2016-08-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6).
- June 30, 2016. . Releasedateportal.com. 2016-06-3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 Marmiroli, Adriana. . La Stampa. 2009-06-0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4) (意大利语).
- Hill, Jim. . Jim Hill Media. 2009-07-0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4).
- Brew, Simon. . Den of Geek. 2011-01-1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1).
- Chitwood, Adam. . Collider.com. 2014-04-1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4).
- Kroll, Justin. . Variety. 2014-06-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Sperling, Nicole.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09-2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1).
- Kroll, Justin. . Variety. 2015-03-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4).
-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5-03-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5).
- Thomlison, Adam. . TV Media.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3).
- . Broadway World. 2015-01-2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 Emma Watson Updates. 2015-02-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Tatiana Siegel.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3-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 Foutch, Haleigh. . Collider.com. 2015-03-0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 SSN Insider. 2015-05-1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
- Trumbore, Dave. . Collider.com. 2015-08-2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6).
- . Broadway World. 2015-08-2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 Broadway World. 2015-08-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Williams, Helena. . Daily Mail. 2017-02-2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6).
- Gallagher, Simon. . WhatCulture.com.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0).
- Collis, Clark. . Entertainment Weekly.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7).
- Collis, Clark. . 娛樂周刊.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8).
- Collis, Clark. . 娛樂周刊.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3).
- EW Staff. . 娛樂周刊.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 Danielle Jackson. . 娛樂周刊.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3).
- Jessica Derschowitz. . 娛樂周刊.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4).
- Clark Collis. . Entertainment Weekly.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5).
- Kofi Outlaw. . ComicBook.com.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Clark Collis. . Entertainment Weekly.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Brooks Barnes. . 紐約時報. 2017-03-0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 . Teen Choice on FOX.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英语).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1).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4).
-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 Hollywood. 2017-03-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com. 2017-02-2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com. 2017-03-0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com. 2017-03-1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5).
- Brian Gallagher. . Movie Web. 2017-03-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7).
- Seth Kelley. . Variety. 2017-03-1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 Anthony D'Alessandro. . Deadline Hollywood. 2017-03-1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 Scott Mendelson. . Forbes. 2017-03-18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8).
- Scott Mendelson. . Forbes. 2017-03-2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洪文. . ETtoday. 2017-03-20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5).
- 陳建嘉. . 聯合報. 2017-03-2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3).
- 陳斌全總編輯. (PDF) 初版. 臺北市: 國家電影中心. 2019-01: p.72–p.161 . ISBN 978-986-96024-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5-14).
- . Time.com. 2017-03-0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1).
- . The Daily Dot.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 . Variety. 2017-03-04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7-03-06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 The Huffington Post.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 Cheang, Michael. . The Star Online. 2017-03-1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14).
- . Digital Spy. 2017-03-1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 Malay Mail Online. 2017-03-1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 Mia Galuppo.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3-1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0).
外部連結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美女與野獸_(2017年電影)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