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黑帮
《》是一部2002年的美国史詩历史电影,由馬丁·史柯西斯导演,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丹尼爾·戴-路易斯、卡麥蓉·狄亞主演;故事灵感来自美國記者、作家赫伯特·阿斯伯里於1927年出版的非虛構書籍《紐約黑幫》,呈現19世纪中叶纽约市曼哈顿下城(聯邦眾議院紐約州第五選区)的黑帮斗争史。該片由米拉麥克斯影業发行;入圍奥斯卡金像奖、金球獎多个奖项;丹尼爾·戴-路易斯的演出普獲好評,贏得2002年度多項最佳演員獎。
纽约黑帮 Gangs of New York | |
---|---|
电影海报,中間宣傳標語意為: 「美國是從街頭誕生的」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馬丁·史柯西斯 |
监制 | 埃爾博托·格里莫迪 哈維·溫斯坦 |
编剧 | 傑伊·庫克斯 斯蒂文·澤裏安 肯尼斯·洛勒根 |
主演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丹尼尔·戴-刘易斯 卡梅隆·迪亚兹 吉姆·布洛班特 約翰·C·賴利 亨利·托馬斯 布蘭頓·葛利森 |
配乐 | 霍华德·肖 |
摄影 | 麥可·巴爾蒙斯 |
塞爾瑪·斯昆梅克 | |
制片商 | Alberto Grimaldi Productions Initial Entertainment Group |
片长 | 168分鐘 |
语言 | 英语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美国)2002年12月9日(首映) (美国)2002年12月20日(公映) (日本)2002年12月21日 (香港)2003年3月13日 |
发行商 | (美国)米拉麥克斯影業 (英国)Entertainment Film Distributors |
预算 | $100,000,000 |
票房 | $193,800,000 |
各地片名 | |
中国大陆 | |
香港 | |
臺灣 |
情節概要
1846年,紐約曼哈頓下城「五岔路」(英語:)。「神父」法隆(英語:)率領爱尔兰裔幫會「死兔幫」(英語:)與威廉·「屠夫比爾」·卡汀(英語:)的英裔幫會對抗;雙雄雖然敵對,但「神父」從前曾饒過比爾一命,比爾也一直感佩「神父」的英勇及人格。在一次街頭大戰中,「神父」被「屠夫比爾」殺死;他年幼的兒子阿姆斯特丹·法隆(英語:)在少年觀護所中度過童年。
1863年,阿姆斯特丹成年出獄,回到紐約市欲報殺父之仇;他隱藏真實身分,接近「屠夫比爾」並贏得其信賴和器重,待他如親子侄。他在街頭邂逅以偷竊為業的年輕女子珍妮·艾佛丁(英語:),兩人互相鍾情,但不久卻發現珍妮是由「屠夫比爾」一手養大並深受其喜愛。比爾發現阿姆斯特丹和珍妮間的感情,慷慨成全;但阿姆斯特丹報仇之心未曾改變。
在紀念當年血戰15周年的晚會中,阿姆斯特丹下手行刺比爾,卻失手遭擒,其真實身分終於揭破;比爾感念「神父」有後,又鄙視阿姆斯特丹隱藏真實意圖、偷襲暗殺的行為,乃在施以一番凌辱後放他一條生路。在珍妮的照顧下,重傷的阿姆斯特丹終於恢復健康,並回到愛爾蘭移民同胞之間,領導他們團結起來、反抗壓迫。阿姆斯特丹與民主黨政治人物威廉·M·推德(英語:)合作,以選票換取愛爾蘭新移民的社會地位及工作機會;在一次地方選舉後,比爾公然在街頭殺死新當選的愛爾蘭裔警長,此舉點燃了愛爾蘭新移民的怒火,導致英、愛兩裔各幫會約定擇日聯合大火拚。
此時,美國內戰達到高峰,聯邦政府展開對富人網開一面的不平等徵兵,引起窮人的強烈反對;就在幫會火拚之日,紐約市實施徵兵抽籤,引發全市大暴動。在軍隊鎮壓大暴動的砲擊中,阿姆斯特丹得到機會殺死「屠夫比爾」,報了殺父之仇;但目睹眾多「五岔路」幫會份子在軍隊鎮壓下喪生,他卻感覺到:「是朋友或仇敵,此時已沒差別了」。劇情最終,阿姆斯特丹和珍妮將「屠夫比爾」安葬在曼哈頓下城對岸的布魯克林;物換星移,「五岔路」的街頭傳奇終與一段為後人淡忘的歷史,一同埋沒在荒煙漫草之中。
演員陣容
演員 | 角色 | 角色介紹 |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英語: | 阿姆斯特丹·法隆 (英語:) |
男主角,「死兔幫」首領「神父」法隆之子。為報殺父之仇,他隱藏真實身分,接近仇人「屠夫比爾」並一度贏得其信賴和器重;但真實身分終被揭破,於是回到愛爾蘭移民同胞之間,成為死兔幫的首領。在反徵兵大暴動中,阿姆斯特丹得到機會殺死「屠夫比爾」,報了殺父之仇;但卻只留下街頭喋血後一段傳奇消逝的無限惆悵。 |
丹尼爾·戴-路易斯 (英語:) | 威廉·「屠夫比爾」·卡汀 (英語:) |
「五岔路」英裔幫會首領,對新移民抱持仇視態度。他在一次與死兔幫的街頭械鬥中將阿姆斯特丹的父親「神父」法隆殺死;而阿姆斯特丹則在成年後回到紐約,假意為他效勞,尋機報仇。比爾雖隱約猜到阿姆斯特丹的真實身分,但對這年輕人相當賞識,一直不願點破;直到阿姆斯特丹終於下手行刺比爾,暴露其真實企圖。比爾在盛怒之下,仍放阿姆斯特丹一條生路;此後兩人領導各自的幫會,為所屬族群在當地的生存和發展而戰。最終在反徵兵大暴動中,因軍隊砲擊受到重傷,進而被阿姆斯特丹殺死;臨終前說道:「感謝神,我以一個真正的美國人而死……」 |
卡麥蓉·狄亞 (英語:) | 珍妮·艾佛丁 (英語:) |
以偷竊維生的年輕女子,深受比爾照顧,卻成為阿姆斯特丹的情人。阿姆斯特丹行刺比爾失手後,珍妮照顧他恢復健康;在大暴動落幕後,與阿姆斯特丹一同埋葬了在動亂中喪生的比爾。 |
約翰·C·賴利 (英語:) | 快樂傑克·莫藍尼 (英語:) |
「神父」法隆生前的得力助手;「神父」被「屠夫比爾」殺死後,投靠比爾,並在其授意下成為一名受其控制的警察,最終被阿姆斯特丹親手殺死。 |
亨利·托馬斯 (英語:) | 强尼·斯洛考 (英語:) |
阿姆斯特丹的朋友,暗恋珍妮,曾因嫉妒而出卖阿姆斯特丹,心有惭愧所以拒绝向比尔低头而被比尔重伤。 |
吉姆·布洛班特 (英語:) | 威廉·M·推德 (英語:) |
民主黨政治人物;早先与比尔合作,后在阿姆斯特丹壮大后转而与其合作,利用自己在紐約黨機關及市政當局中的影響力,提供新移民工作以換取選票,因此遭到比爾仇視。 |
連恩·尼遜 (英語:) | 「神父」法隆 (英語:) |
「五岔路」愛爾蘭移民幫會「死兔幫」首領,阿姆斯特丹的父親;在一次街頭械鬥中被「屠夫比爾」殺死。 |
布蘭頓·葛利森 (英語:) | 華特·「修士」·麥金 (英語:) |
愛爾蘭裔的大力士,在街頭火拚中為「神父」法隆助拳,以打死的敵人數目領取酬金;「神父」死後,華特不再過問幫派之事,經營理髮舖維生。阿姆斯特丹的真實身分暴露後,主動造訪並相贈「神父」遺物。後來在推德的安排及愛爾蘭裔選民灌票下,擊敗比爾支持的候選人當選警長,卻被暴怒的比爾公然殺害。 |
芭芭拉·寶釵 (英語:) | Schermerhorn夫人 (英語:) |
Schermerhorn先生的夫人 |
奖项
頒獎典禮 | 獎項 | 名字 | 結果 |
---|---|---|---|
金球奖 | 最佳导演 | 獲獎 | |
最佳歌曲 | 獲獎 | ||
英国电影学院奖 | 男主角奖 | Daniel Day-Lewis | 獲獎 |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 | 男主角奖 | Daniel Day-Lewis | 獲獎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 | 男主角奖 | Daniel Day-Lewis | 獲獎 |
卫星奖 | 男主角奖 | Daniel Day-Lewis | 獲獎 |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男主角奖 | Daniel Day-Lewis | 獲獎 |
奥斯卡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导演 | 提名 | ||
男主角 | 提名 | ||
原创剧本 | 提名 | ||
摄影 | 提名 | ||
剪辑 | 提名 | ||
电影歌曲("The Hands that Built America") | 提名 | ||
混音 | 提名 | ||
美术指导 | 提名 | ||
服装设计 | 提名 | ||
金球奖 | 最佳剧情片 | 獲獎 | |
女配角 | Cameron Diaz | 提名 |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纽约黑帮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