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吉林哈尔
傑可布·班傑明·「傑克」·葛倫霍(英語:,又譯為吉倫荷,1980年12月19日-),美国電影演員。他是瑞典貴族葛倫霍家族的成員,父親是導演史帝芬·葛倫霍,母親是猶太人家庭出身的編劇娜歐蜜·芳納。姊姊瑪姬·葛倫霍也是演員。葛倫霍從七歲開始演戲,正式出道後在短時間內接演了許多風格迥異的角色。他曾獲頒英國電影學院獎,也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傑克·葛倫霍 Jake Gyllenhaal | |
---|---|
男演员 | |
原文名 | |
英文名 | Jake Gyllenhaal |
国籍 | 美國 |
出生 | 美國加州洛杉磯 | 1980年12月19日
父母 | 史帝芬·葛倫霍 娜歐蜜·芳納·葛倫霍 |
网站 | jakegyllenhaal |
「Jake Gyllenhaal」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国大陸 | |
臺灣 | |
香港 |
葛倫霍首次在大型電影中演出是1999年的《十月的天空》,在電影中他飾演荷默·希坎姆,一个夢想是與朋友們一起製造並且試射火箭,迫於現實環境,曾經一度放棄後,再度在老師的鼓勵下,重新完成夢想的角色。之後在2004年的賣座電影《明日之後》中,他扮演一位遭遇劇烈全球寒冷化現象的學生,在片中葛倫霍和丹尼斯·奎德合作演出。之後他一改之前的角色形象,在電影《鍋蓋頭》(Jarhead,2005年)中飾演感到失意困惑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同一年,葛倫霍也以在《斷背山》中的同性戀牛仔角色獲得贏得評論的讚賞。
葛倫霍也多次參與支持各種政治和社會運動。他在美國民主黨為2004年總統大選所企劃的「Rock the Vote」宣傳廣告中現身,他也參與了環境保護活動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宣傳。
早期生活和教育
葛倫霍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父親是電影導演史帝芬·葛倫霍,母親是電影製作人和編劇娜歐蜜·芳納。葛倫霍的父親在一個斯維登堡哲學思想家庭中成長,他同時也是瑞典貴族家庭的後裔;該家族最後一個瑞典籍祖先是他的曾曾曾祖父安得斯·李奧納多·葛倫霍(Anders Leonard Gyllenhaal)。葛倫霍的母親來自紐約市的美國猶太人家庭,她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教授艾瑞克·方納(Eric Foner)的前妻。
葛倫霍在猶太教的環境下成長,而他成為律法之子(B'nai Mitzvah)的儀式是在遊民收容中心舉行,是因為父母希望他能夠對於現在優渥的生活知所感恩。葛倫霍的父母堅持他必須在暑假打工供應自己的生活,於是他便在家族朋友經營的餐廳擔任警衛和服務生。
演藝生涯
早期
由於他的家人與電影工業有不淺的淵源,葛倫霍幼时便經常接觸電影製作。十一歲時,葛倫霍將首次演出獻給了1991年喜劇片《城市鄉巴佬》,飾演比利·克里斯托的兒子。他的雙親不同意他演出1992年的電影《野鴨變鳳凰》,因為葛倫霍將因此必須離家兩個月。接下來的二年,他的雙親准許葛倫霍進行角色試鏡,但禁止他在被選中後帶他們到現場。他們多次讓葛倫霍出現在他父親的電影。葛倫霍曾於1993年電影《危險的情人》(與姐姐美姬·佳蘭賀同演)、1994年的影集《謀殺:街上的故事》(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1998年的喜劇《王牌追殺令》(Homegrown)中演出,並曾與母親、姐姐美姬在義大利的烹飪節目《摩托·瑪莉歐》(Molto Mario)中出現過兩集。而在就讀高中前,葛倫霍唯一演過不是父親執導的電影是《喬許與S.A.M.》(Josh and S.A.M.)。
1998年,葛倫霍於位於洛杉磯的哈佛西湖學校(Harvard-Westlake School)畢業,隨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東方宗教以及哲學,並於兩年後輟學、把精力專注於演藝事業上,待來日再完成學位。葛倫霍首次領銜主演的電影是改編自荷默·希坎姆自傳《火箭男孩》(Rocket Boys)、由喬·約翰斯頓執導的《十月的天空》,葛倫霍在片中飾演一位來自西維吉尼亞州、一心一意想獲得科學獎學金以避免成為一位煤礦工人的年輕人。該片票房達到三千兩百萬美元,薩克拉門托新聞與評論並形容該片是葛倫霍的「突破之作」。
2006年,葛倫霍以《斷背山》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不過當時風采全被希斯·萊傑搶走,傑克不但不介意,私底下與希斯有著深厚交情,還是對方小孩的教父,希斯過世時,他更在喪禮上與希斯的妻子蜜雪兒·威廉絲互相攙扶痛哭。2015年,他宣傳新片《震撼擂台》,提到希斯也感性表示:「只要我還活著,我就會一直想他。」讓人見到他重情義的一面。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聊到《斷》片中跟萊傑的床戲,他敬業表示:「雖然很不自在,我們都深深相信電影想闡述的意念與想法,畢竟他不是我們的電影,而是所有人的電影。」
轉型
傑克在描述現今全球嗜血化的媒體環境現狀的電影《獨家腥聞》中,首次擔綱製片,除了擔綱製片外也是本片的男主角,傑克本人更為了這部電影爆瘦了30磅(約13.6公斤)以達成效果,而傑克激烈減重的方法便是每天從家中跑到片場。傑克在本片的表現獲得各界好評,多名影評人表示這是傑克繼《十月的天空》後從影以來最突破之作,傑克也因為本片入圍了第72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男主角。
個人生活
2007年初傑克曾和知名女星瑞絲·薇斯朋交往,兩人交往了兩年多,最後在2009年11月分手。
傑克曾和美國知名歌手泰勒絲於2010年間交往過,兩人是透過葛妮絲·派特洛牽引下認識,但交往一個多月隨即分手,隔年年初傑克本人有意願想要復合但遭到拒絕,泰勒絲收錄在專輯《Red》中的火紅單曲《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便是在描述他們之間的短暫戀情。
早期
由於他的家人與電影工業有不淺的淵源,葛倫霍幼时便經常接觸電影製作。十一歲時,葛倫霍將首次演出獻給了1991年喜劇片《城市鄉巴佬》,飾演比利·克里斯托的兒子。他的雙親不同意他演出1992年的電影《野鴨變鳳凰》,因為葛倫霍將因此必須離家兩個月。接下來的二年,他的雙親准許葛倫霍進行角色試鏡,但禁止他在被選中後帶他們到現場。他們多次讓葛倫霍出現在他父親的電影。葛倫霍曾於1993年電影《危險的情人》(與姐姐美姬·佳蘭賀同演)、1994年的影集《謀殺:街上的故事》(Homicide: Life on the Street)、1998年的喜劇《王牌追殺令》(Homegrown)中演出,並曾與母親、姐姐美姬在義大利的烹飪節目《摩托·瑪莉歐》(Molto Mario)中出現過兩集。而在就讀高中前,葛倫霍唯一演過不是父親執導的電影是《喬許與S.A.M.》(Josh and S.A.M.)。
1998年,葛倫霍於位於洛杉磯的哈佛西湖學校(Harvard-Westlake School)畢業,隨後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東方宗教以及哲學,並於兩年後輟學、把精力專注於演藝事業上,待來日再完成學位。葛倫霍首次領銜主演的電影是改編自荷默·希坎姆自傳《火箭男孩》(Rocket Boys)、由喬·約翰斯頓執導的《十月的天空》,葛倫霍在片中飾演一位來自西維吉尼亞州、一心一意想獲得科學獎學金以避免成為一位煤礦工人的年輕人。該片票房達到三千兩百萬美元,薩克拉門托新聞與評論並形容該片是葛倫霍的「突破之作」。
2006年,葛倫霍以《斷背山》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不過當時風采全被希斯·萊傑搶走,傑克不但不介意,私底下與希斯有著深厚交情,還是對方小孩的教父,希斯過世時,他更在喪禮上與希斯的妻子蜜雪兒·威廉絲互相攙扶痛哭。2015年,他宣傳新片《震撼擂台》,提到希斯也感性表示:「只要我還活著,我就會一直想他。」讓人見到他重情義的一面。他曾在接受訪問時,聊到《斷》片中跟萊傑的床戲,他敬業表示:「雖然很不自在,我們都深深相信電影想闡述的意念與想法,畢竟他不是我們的電影,而是所有人的電影。」
轉型
傑克在描述現今全球嗜血化的媒體環境現狀的電影《獨家腥聞》中,首次擔綱製片,除了擔綱製片外也是本片的男主角,傑克本人更為了這部電影爆瘦了30磅(約13.6公斤)以達成效果,而傑克激烈減重的方法便是每天從家中跑到片場。傑克在本片的表現獲得各界好評,多名影評人表示這是傑克繼《十月的天空》後從影以來最突破之作,傑克也因為本片入圍了第72屆金球獎戲劇類最佳男主角。
個人生活
2007年初傑克曾和知名女星瑞絲·薇斯朋交往,兩人交往了兩年多,最後在2009年11月分手。
傑克曾和美國知名歌手泰勒絲於2010年間交往過,兩人是透過葛妮絲·派特洛牽引下認識,但交往一個多月隨即分手,隔年年初傑克本人有意願想要復合但遭到拒絕,泰勒絲收錄在專輯《Red》中的火紅單曲《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便是在描述他們之間的短暫戀情。
電影作品
電影 | ||||
---|---|---|---|---|
年份 | 電影名稱 | 角色 | 備註 | |
電影名稱(中文) | 電影名稱(英文) | |||
1991 | 城市鄉巴佬 | City Slickers | Danny Robbins | |
1993 | 危險的情人 | A Dangerous Woman | Edward | |
1993 | 淘氣兵團 | Josh and S.A.M. | Leon Coleman | |
1998 | 王牌追殺令 | Homegrown | Jake / Blue Kahan | |
1999 | 十月的天空 | October Sky | Homer Hickam Jr. | |
2001 | 死亡幻覺 | Donnie Darko | Donnie Darko | |
2001 | 愛情泡跳碰 | Bubble Boy | Jimmy Livingston | |
2001 | 美麗與動人 | Lovely & Amazing | Jordan | |
2002 | 亡命天涯路 | Highway | Pilot Kelson | |
2002 | 讓愛自由 | Moonlight Mile | Joe Nast | |
2002 | 麥田捕手的女孩 | The Good Girl | Thomas 'Holden' Worther | |
2004 | 明日之後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Sam Hall | |
2005 | 斷背山 | Brokeback Mountain | Jack Twist | |
2005 | 鍋蓋頭 | Jarhead | Anthony Swofford ("Swoff") | |
2005 | 證明我愛你 | Proof | Harold 'Hal' Dobbs | |
2005 | - | The Man Who Walked Between the Towers | Narrator | 配音 |
2007 | 索命黃道帶 | Zodiac | Robert Graysmith | |
2007 | 關鍵危機 | Rendition | Douglas Freeman | |
2009 | 雙情路 | Brothers | Tommy Cahill | |
2010 | 波斯王子:時之刃 | Prince of Persia: The Sands of Time | Prince Dastan | |
2010 | 愛情藥不藥 | Love and Other Drugs | Jamie Randall | |
2011 | 啟動原始碼 | Source Code | Colter Stevens | |
2012 | 火線赤子情 | End of Watch | Officer Taylor | |
2013 | 私法爭鋒 | Prisoners | Detective Loki | |
2013 | 雙面危敵 | Enemy | Adam Bell / Anthony Clair | |
2014 | 獨家腥聞 | Nightcrawler | Lou Bloom | |
2015 | 震撼擂台 | Southpaw | Billy Hope | |
2015 | 聖母峰 | Everest | Scott Fischer | |
2015 | 崩壞人生 | Demolition | Davis Mitchell | |
2015 | 意外的愛情 | Accidental Love | Howard Birdwell | |
2016 | 夜行動物 | Nocturnal Animals | Edward Sheffield / Tony Hastings | |
2017 | 異星智慧 | Life | Dr. David Jordan | |
2017 | 玉子 | Okja | Dr. Johnny Wilcox | |
2017 | 你是我的勇氣 | Stronger | Jeff Bauman | |
2018 | 狂野生活 | Wildlife | Jerry Brinson | |
淘金殺手 | The Sisters Brothers | John Morris | ||
2019 | 絲絨電鋸 | Velvet Buzzsaw | Morf Vandewalt | |
2019 | 蜘蛛人:離家日 | Spider-Man: Far From Home | 「神秘法師」昆汀·貝克 |
奖项
年份 | 頒獎團體 | 項目 | 結果 | 演出作品 |
---|---|---|---|---|
2001 | 獨立精神獎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死亡幻覺 |
Chlotrudis Awards | 最佳演员 | 获奖 | ||
2002 | DVD獨家獎 | DVD首映獎、最佳演員 | 提名 | 高速驚魂 |
青少年票選獎 | 票選最佳突破男星 | 提名 | 麥田捕手的女孩 | |
好萊塢青年獎 | 突破演出男星 | 獲獎 | ||
2006 | MTV電影大獎 | 最佳演出 | 獲獎 | 斷背山 |
最佳螢幕接吻 | 獲獎 | |||
電影演員公會獎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最佳服裝 | 提名 | |||
國家影評人委員會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
影評人票選獎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最佳男配角 | 獲獎 | ||
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衛星獎 | 最佳傑出男配角 | 提名 | ||
美國藝術協會獎 | 2006年青年藝術獎 - 傑出藝術性獎項 | 獲獎 | ||
衛星獎 | 最佳傑出男配角 | 提名 | 鍋蓋頭 | |
2017 | 好萊塢電影獎 | 最佳男主角 | 獲獎 | 你是我的勇氣 |
註釋
- 在台灣,代理片商最初將Gyllenhaal譯為「葛倫霍」,並一直沿用,但該姓氏實際發音為 Jill-en-hall 。
參考文獻
- Rookwood, Dan. . GQ Australia. January 11, 2018 .
- 弗雷德·史切努爾 (2005年10月30日),"傑克的發展",保護者。2006-9-19查閱。
- Gilbert, Gerard. . The Independent. July 2, 2014 .
- Adams, Tim. . The Guardian. April 24, 2016 .
- Nate Bloom(2004年6月11日),Rootsweb.com,2006年9月19日引用查證
- Josephs, Susan. . Jewish Journal. November 10, 2005 .
- Pfefferman, Naomi. . Jewish Journal. July 23, 2014 .
- Applebaum, Stephen. . The Jewish Chronicle. June 22, 2017 .
- Christie, Janet. . The Scotsman. June 22, 2014 .
- Contact Music(2005年9月6日),Gyllenhaal's Homeless Shelter Bar-Mitzvah,2006年9月19日引用查證。
- Lipworth, Elaine. . The Guardian. January 1, 2011 .
- Nate Bloom(2004年6月11日),Celebrity Jews,Jewish News Weekly,2006年9月19日引用查證。
- 史蒂芬·霍恩(2004),"傑克·吉倫荷的採訪",Ign.com。2006-9-19查閱。
- 多明尼哥·威爾斯(2006),"J傑克·吉倫荷的傳記"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2-12.,Tiscali.com,第5頁。2006-9-16查閱。
- 馬克·哈維森(1998),十月的天空評論,News & Review。2006-9-21查閱。
- 高睿希. . 聯合報. 2015-09-17 (中文(繁體)).
- . ETtoday新聞雲. (中文(台灣)).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杰克·吉林哈尔 |
- Official website
- 杰克·吉林哈尔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英文)
- Official E-group
- "100 Hottest Bachelors 2006",from People magazine
前任: 克萊夫·歐文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2005 |
繼任: 亞倫·阿金 |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杰克·吉林哈尔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