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城

影城是一種包含多廳電影院的複合設施,通常內部至少有6至10座以上的影廳。影城通常位於經過特別設計的建物內,有時候也會是利用既有的建物改裝或擴建而成。

概要

「影城」的概念是源自美國稱為「multiplex」或「cineplex」的大型電影放映設施。其中除了有許多影廳之外,也有大廳、售票區、商店、試映室等設施。而更大規模的影城則被稱為「megaplex」,通常是指包含了超過20個影廳以上的超大型設施。超大影城的例子之一是位於美國加州的「AMC Ontario Mills 30」,其中包含了30個影廳,總座位數量為5,700個。在該影城於1996年12月31日開幕之後,接著在美國也陸續出現許多大型的影城。此外,位於西班牙馬德里的「Kinepolis」有25個影廳,總座位數量則高達9,000個。

歷史

起源

加拿大渥太華愛爾金戲院(Elgin Theatre),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廳電影院之一

影城的構想最早可追溯回1930年代,但這個概念一直到1960年代中葉才開始真正地扎根和發展。

1937年,詹姆士·愛德華斯(James Edwards)將洛杉磯阿爾漢布拉戲院(Alhambra Theater)隔壁的商店改造成第二間影廳。由於兩間影廳同時播放同樣的電影,因此票房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在1947年12月,加拿大渥太華愛爾金戲院(Elgin Theatre)的營運者奈特·泰勒(Nat Taylor)再開設了第二間較小型的電影院(名為:Litle Elgin),就坐落於他的第一間戲院隔壁。然而,直到1957年,因為對於為了讓新電影上映而必須撤下依然賣座的電影感到困擾,泰勒才決定在兩間戲院個別放映不同的電影。 泰勒接著在1962年於蒙特羅開設了一間有兩個影廳的戲院,接著又在1964年於多倫多開設了第二間。

1963年,AMC電影院堪薩斯城開設了一間有兩座影廳的「Parkway Twin」戲院。該公司的總裁史坦·德伍德宣稱他在1962年時就有了這個概念,他發現「加入第二座影廳,並保持同樣的員工人數繼續營運」能為它帶來雙倍的營收。此外,「Parkway」戲院原本所在的購物中心內沒有可容納大型戲院的空間,因此最後改為建造了兩座較小型的戲院,最初兩座戲院也是同時播放同一部電影。AMC在「Parkway Twin」之後又分別於1966年和1969年分別建造了4個影廳和6個影廳的戲院。

1965年,「Westgate Cinemas」成為亞特蘭大市內第一座擁有兩個影廳的室內戲院。之後在火災燒毀其中一間戲院後,擴建成為三間影廳。

影廳戰爭

1979年4月,一間有18個影廳的影城在多倫多伊頓中心開幕,在當時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戲院,共同創辦人之一正是奈特·泰勒。之後在1981年左右擴建成為擁有21個影廳的影城。

Kinepolis在1988年11月於布魯塞爾開設了一坐擁有25個影廳的戲院,這座戲院經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座可稱為「megaplex」的超大型影城。

在1996年12月30日,一座擁有30間影廳的「AMC Ontario Mills 30」在美國加州開幕,成為了全世界影廳數最多的超大型影城。

影響

在影城快速成長的期間內,許多城鎮內的小型電影院都因為大型影城之間的競爭而結束營業。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間,美國許多影城的開發通常是伴隨著大型商店或郊區購物中心。激烈的競爭與快速的擴充也讓許多戲院公司面臨破產。在這段時間,除了AMC電影院之外,幾乎所有主要的美國戲院公司都曾申請破產。

起源

加拿大渥太華愛爾金戲院(Elgin Theatre),是世界上最早的多廳電影院之一

影城的構想最早可追溯回1930年代,但這個概念一直到1960年代中葉才開始真正地扎根和發展。

1937年,詹姆士·愛德華斯(James Edwards)將洛杉磯阿爾漢布拉戲院(Alhambra Theater)隔壁的商店改造成第二間影廳。由於兩間影廳同時播放同樣的電影,因此票房的收入也增加了一倍。

在1947年12月,加拿大渥太華愛爾金戲院(Elgin Theatre)的營運者奈特·泰勒(Nat Taylor)再開設了第二間較小型的電影院(名為:Litle Elgin),就坐落於他的第一間戲院隔壁。然而,直到1957年,因為對於為了讓新電影上映而必須撤下依然賣座的電影感到困擾,泰勒才決定在兩間戲院個別放映不同的電影。 泰勒接著在1962年於蒙特羅開設了一間有兩個影廳的戲院,接著又在1964年於多倫多開設了第二間。

1963年,AMC電影院堪薩斯城開設了一間有兩座影廳的「Parkway Twin」戲院。該公司的總裁史坦·德伍德宣稱他在1962年時就有了這個概念,他發現「加入第二座影廳,並保持同樣的員工人數繼續營運」能為它帶來雙倍的營收。此外,「Parkway」戲院原本所在的購物中心內沒有可容納大型戲院的空間,因此最後改為建造了兩座較小型的戲院,最初兩座戲院也是同時播放同一部電影。AMC在「Parkway Twin」之後又分別於1966年和1969年分別建造了4個影廳和6個影廳的戲院。

1965年,「Westgate Cinemas」成為亞特蘭大市內第一座擁有兩個影廳的室內戲院。之後在火災燒毀其中一間戲院後,擴建成為三間影廳。

影廳戰爭

1979年4月,一間有18個影廳的影城在多倫多伊頓中心開幕,在當時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戲院,共同創辦人之一正是奈特·泰勒。之後在1981年左右擴建成為擁有21個影廳的影城。

Kinepolis在1988年11月於布魯塞爾開設了一坐擁有25個影廳的戲院,這座戲院經常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座可稱為「megaplex」的超大型影城。

在1996年12月30日,一座擁有30間影廳的「AMC Ontario Mills 30」在美國加州開幕,成為了全世界影廳數最多的超大型影城。

影響

在影城快速成長的期間內,許多城鎮內的小型電影院都因為大型影城之間的競爭而結束營業。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間,美國許多影城的開發通常是伴隨著大型商店或郊區購物中心。激烈的競爭與快速的擴充也讓許多戲院公司面臨破產。在這段時間,除了AMC電影院之外,幾乎所有主要的美國戲院公司都曾申請破產。

資料來源

  1. . Cinelog.org. June 27, 2009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5).
  2. Klady, Leonard. "Obituaries: Stanley Durwood." Variety, July 19, 1999, p. 40.
  3. . The Los Angeles Times. July 16, 1999 .
  4. Sid Adilman. . The Los Angeles Times. August 5, 1979 . ("Cineplex opened mid-April...")
  5. Andrew H. Malcolm. .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2, 1981 .
  6. John Tagliabue. .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7, 2000 .
  7. Acland, Charles R. Screen traffic: movies, multiplexes, and global culture p.136 (2003) (ISBN 978-0822331636)
  8. Degen Pener. . Entertainment Weekly. June 6, 1997 .

外部連結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影城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