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哈利波特》(英語:)是一系列英國與美國合拍的奇幻冒險電影,劇情根據作家J·K·羅琳所寫的哈利波特小說改編,電影為華納兄弟發行,主要系列包含八部奇幻片,從《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1年)開始,《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2011年)完結。2016年開始與外傳系列《怪獸系列電影》共享「魔法世界」的跨媒體製作,而《怪獸與牠們的產地》(2016年)為該系列的首作,由大衛·葉慈執導。
哈利波特 | |
---|---|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標誌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克里斯·哥倫布 (1–2) 艾方索·柯朗 (3) 麥克·紐威爾 (4) 大衛·葉茨 (5–8) |
监制 | 大衛·海曼 克里斯·哥倫布(3) 馬克·拉德克里夫 (3) 大衛·拜倫 (5–8) J·K·羅琳 (7–8) |
剧本 | 史提夫·克羅夫斯 (1–4、6–8) 邁克爾·戈登堡 (5) |
原著 |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 由J·K·羅琳創作 |
主演 |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魯伯特·葛林特 艾瑪·華森 |
配乐 | 約翰·威廉斯 (1–3) 派屈克·道爾 (4) 尼古拉斯·霍珀 (5–6) 亞歷山大·戴斯培 (7–8) |
摄影 | 約翰·西爾 (1) 羅傑·普拉特 (2、4) 邁克爾·薛辛 (3) 斯瓦沃米爾·伊茲克 (5) 布魯諾·戴波內爾 (6) 愛德華多·塞拉 (7–8) |
李察·法蘭西斯-布魯斯 (1) 彼得·霍內斯 (2) 史蒂文·韋斯伯格 (3) 米克·奧德斯利 (4) 馬克·戴 (5–8) | |
制片商 | 盛日影業 1492影业 (1–3) Patalex IV Productions (4) |
片长 | 1179分鐘 |
产地 | 英國 美國 |
语言 | 英語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2001年至2011年 |
发行商 | 華納兄弟影業 |
预算 | 合計(8部電影) $12億美元 |
票房 | 合計(8部電影) $77億美元 |
該系列主要由大衛·海曼製作,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伯特·葛林特及艾瑪·華森飾演三位主角:哈利·波特、榮恩·衛斯理和妙麗·格蘭傑。執導過哈利波特電影的四位導演:克里斯·哥倫布、艾方索·柯朗、麥克·紐威爾與葉慈。除了《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2007年)之外,邁克爾·戈登堡皆和史提夫·克羅夫斯合作編劇,系列發行花了十多年才完成,主要劇情講述哈利波特對抗宿敵佛地魔的故事。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是小說系列的第七部,也是最後一部哈利波特小說,電影分成兩部來改編,第一部於2010年11月發行,第二部則於2011年7月上映。
製作
系列於2000年9月首度在英國赫特福德郡的華納兄弟利維斯登工作室拍攝,2010年12月拍完最後一次,最後一部電影的後期製作持續到2011年夏季。利維斯登工作室是拍攝哈利波特的主要地點,並在2012年作為工作室開放給民眾遊覽(改名為華納兄弟利維斯登工作室)。
大衛·海曼與他的製片公司盛日影業一起製作了該系列的所有電影,而大衛·拜倫加入《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的執行製片人行列。拜倫後來被任命為最後四部電影的製片人。
主要系列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1年)
哈利·波特是一位孤兒,與對他不友好的親戚德思禮一家居住在英國薩里。在他11歲的生日當天,半巨人魯霸·海格告訴哈利,他其實是一位巫師,他的父母被邪惡巫師佛地魔謀殺,而佛地魔也打算在那天殺死1歲的哈利,但他的索命咒神秘的反彈,使佛地魔的能力盡失,這一切讓哈利在魔法世界裡面變得非常有名。哈利進入霍格華茲魔法學校就讀,且開始了第一年的學期。在這一年中,哈利與他的朋友榮恩·衛斯理及妙麗·格蘭傑,試圖破解「魔法石」的秘密。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02年)
哈利、榮恩和妙麗回到霍格華茲展開第二個學期,在這年中,學生與學員鬼魂紛紛被石化,使學校面臨關閉的危機。根據相傳,史萊哲林學院的創辦人,薩拉札·史萊哲林在學校裡建了一間密室,是為了清除血統不純正的學生而建的,而只有「史萊哲林的傳人」才能開啟密室。但由於哈利會說爬說語,被眾人懷疑他就是那個兇手……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2004年)
巫師哈利·波特與他的朋友們一同邁入第三個學期。R·J·路平教授成為了新任的黑魔法防禦術教師,而謀殺犯天狼星·布萊克逃離了阿茲卡班監獄,在這一年當中,哈利發現了更多與他身世相關的真相。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2005年)
在哈利的第四學年中,黑魔標記出現在天空中,魁地奇世界盃遭到食死人攻擊後,傳統賽事三巫鬥法大賽在霍格華茲舉行,正氣師瘋眼穆敵接下了黑魔法防禦術教師的職位。三巫鬥法大賽中,其他二所來自歐洲的學校皆參與了比賽(波巴洞魔法學校、德姆蘭魔法學校),三所學校各派出一名代表競爭。火盃選擇了维克多·喀浪(德姆蘭)、花兒·戴樂古(波巴洞)與西追·迪哥里(霍格華茲)。然而,哈利波特的名字竟然也出現在其中,使他成為了三巫鬥法大賽的第四位選手。但殊不知,這將導致佛地魔的重生。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2007年)
哈利的第五年學期剛開始,就被催狂魔襲擊,情急之下,哈利召喚了護法擊退催狂魔。由於在學校以外的地區使用了魔法,使他將被從霍格華茲開除,雖然後來被撤銷,但哈利仍要出席魔法部的聽證會。然而,他發現魔法部拒絕相信佛地魔復活的事實,哈利也不斷受到令人不安的噩夢所困擾。魔法部部長康尼留斯·夫子指派桃樂絲·恩不里居擔任黑魔法防禦術教師,片尾,哈利發現到關於佛地魔與他之間的預言「兩者必將死於另一人之手,因兩者無法同存於世。」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2009年)
哈利在霍格華茲的第六年,佛地魔和食死人們再度現身,使得世界壟罩於黑暗和危險中。校長鄧不利多說服他的老友赫瑞司·史拉轟重新回霍格華茲任教、填補魔藥學教授一職。此後,使得哈利等人在面對佛地魔的同時,他與鄧不利多正在探討某種擊倒敵人的方法。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2010年)
第一部講述哈利、榮恩和妙麗展開了尋找並摧毀佛地魔永生不滅的神秘根源——分靈體的危險旅程。在沒有老師的指引和鄧不利多的保護下,三人要比從前更互相依靠。但黑暗力量卻在他們之間潛伏,伺機離間他們。同時,魔法世界變成滿目瘡痍的煉獄。恐懼已久的大戰一觸即發,佛地魔的食死人奪取了魔法部、甚至霍格華茲的控制權,威嚇和逮捕所有有可能反抗的人。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2011年)
正邪一战将会全面爆发。危机升级至前所未见的凶险,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但是,只有哈利·波特一人会需要独自与伏地魔展开终极一战。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2001年)
哈利·波特是一位孤兒,與對他不友好的親戚德思禮一家居住在英國薩里。在他11歲的生日當天,半巨人魯霸·海格告訴哈利,他其實是一位巫師,他的父母被邪惡巫師佛地魔謀殺,而佛地魔也打算在那天殺死1歲的哈利,但他的索命咒神秘的反彈,使佛地魔的能力盡失,這一切讓哈利在魔法世界裡面變得非常有名。哈利進入霍格華茲魔法學校就讀,且開始了第一年的學期。在這一年中,哈利與他的朋友榮恩·衛斯理及妙麗·格蘭傑,試圖破解「魔法石」的秘密。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2002年)
哈利、榮恩和妙麗回到霍格華茲展開第二個學期,在這年中,學生與學員鬼魂紛紛被石化,使學校面臨關閉的危機。根據相傳,史萊哲林學院的創辦人,薩拉札·史萊哲林在學校裡建了一間密室,是為了清除血統不純正的學生而建的,而只有「史萊哲林的傳人」才能開啟密室。但由於哈利會說爬說語,被眾人懷疑他就是那個兇手……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2004年)
巫師哈利·波特與他的朋友們一同邁入第三個學期。R·J·路平教授成為了新任的黑魔法防禦術教師,而謀殺犯天狼星·布萊克逃離了阿茲卡班監獄,在這一年當中,哈利發現了更多與他身世相關的真相。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2005年)
在哈利的第四學年中,黑魔標記出現在天空中,魁地奇世界盃遭到食死人攻擊後,傳統賽事三巫鬥法大賽在霍格華茲舉行,正氣師瘋眼穆敵接下了黑魔法防禦術教師的職位。三巫鬥法大賽中,其他二所來自歐洲的學校皆參與了比賽(波巴洞魔法學校、德姆蘭魔法學校),三所學校各派出一名代表競爭。火盃選擇了维克多·喀浪(德姆蘭)、花兒·戴樂古(波巴洞)與西追·迪哥里(霍格華茲)。然而,哈利波特的名字竟然也出現在其中,使他成為了三巫鬥法大賽的第四位選手。但殊不知,這將導致佛地魔的重生。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2007年)
哈利的第五年學期剛開始,就被催狂魔襲擊,情急之下,哈利召喚了護法擊退催狂魔。由於在學校以外的地區使用了魔法,使他將被從霍格華茲開除,雖然後來被撤銷,但哈利仍要出席魔法部的聽證會。然而,他發現魔法部拒絕相信佛地魔復活的事實,哈利也不斷受到令人不安的噩夢所困擾。魔法部部長康尼留斯·夫子指派桃樂絲·恩不里居擔任黑魔法防禦術教師,片尾,哈利發現到關於佛地魔與他之間的預言「兩者必將死於另一人之手,因兩者無法同存於世。」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2009年)
哈利在霍格華茲的第六年,佛地魔和食死人們再度現身,使得世界壟罩於黑暗和危險中。校長鄧不利多說服他的老友赫瑞司·史拉轟重新回霍格華茲任教、填補魔藥學教授一職。此後,使得哈利等人在面對佛地魔的同時,他與鄧不利多正在探討某種擊倒敵人的方法。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2010年)
第一部講述哈利、榮恩和妙麗展開了尋找並摧毀佛地魔永生不滅的神秘根源——分靈體的危險旅程。在沒有老師的指引和鄧不利多的保護下,三人要比從前更互相依靠。但黑暗力量卻在他們之間潛伏,伺機離間他們。同時,魔法世界變成滿目瘡痍的煉獄。恐懼已久的大戰一觸即發,佛地魔的食死人奪取了魔法部、甚至霍格華茲的控制權,威嚇和逮捕所有有可能反抗的人。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2011年)
正邪一战将会全面爆发。危机升级至前所未见的凶险,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但是,只有哈利·波特一人会需要独自与伏地魔展开终极一战。
評價
片名 | 爛番茄 | Metacritic | CinemaScore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80% (194篇評論) | 64 (35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 82% (230篇評論) | 63 (35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 91% (250篇評論) | 82 (40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 88% (246篇評論) | 81 (38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 78% (244篇評論) | 71 (37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84% (267篇評論) | 78 (36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 | 78% (260篇評論) | 65 (42篇評論) | A |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 | 96% (309篇評論) | 87 (41篇評論) | A |
票房
截止至2015年,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專營權是全球第二高的專營權,僅次於漫威电影宇宙系列电影,八部作品在全球收穫超過77億美元的票房。未考慮通貨膨脹,這高過於詹姆士·龐德系列電影的二十二部與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的六部作品。克里斯·哥倫布執導的《神秘的魔法石》在2002年完成發行後,成為票房最高的一部哈利波特電影,但最終敗給了大衛·葉慈導演的《死神的聖物Ⅱ》,而阿方索·卡隆的《阿茲卡班的逃犯》則是當中票房最低的一部。
片名 | 上映日期 (美國) |
票房收入 | 預算 | 參考資料 | |||
---|---|---|---|---|---|---|---|
英國 | 北美 (大約的門票銷售量) |
其他地區 (美國以外) |
全世界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2001年11月16日 | £66,096,060英鎊 | $317,575,550美元 (55,976,200) |
$657,179,821美元 | $974,755,371美元 | $1.25億美元 | |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 2002年11月14日 | £54,780,731英鎊 | $261,988,482美元 (44,978,900) |
$616,991,152美元 | $878,979,634美元 | $1億美元 | |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 2004年5月31日 | £45,615,949英鎊 | $249,541,069美元 (40,183,700) |
$547,147,480美元 | $796,688,549美元 | $1.3億美元 | |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 2005年11月18日 | £48,328,854英鎊 | $290,013,036美元 (45,188,100) |
$606,898,042美元 | $896,911,078美元 | $1.5億美元 | |
《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 2007年7月11日 | £49,136,969英鎊 | $292,004,738美元 (42,442,500) |
$647,881,191美元 | $939,885,929美元 | $1.5億美元 |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2009年7月15日 | £50,713,404英鎊 | $301,959,197美元 (40,261,200) |
$632,457,290美元 | $934,416,487美元 | $2.5億美元 | |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 | 2010年11月19日 | £52,364,075英鎊 | $295,983,305美元 (37,503,700) |
$664,300,000美元 | $960,283,305美元 | 低於2.5億美元(官方) | |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 | 2011年7月15日 | £73,094,187英鎊 | $381,011,219美元 (48,046,800) |
$960,500,000美元 | $1,341,511,219美元 | ||
總計 | £440,269,736英鎊 | $美元 2,390,076,596 | $5,349,354,976美元 | $7,743,431,572美元 | $11.55億美元 |
榮譽
片名 | 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 受提名者 | 頒獎典禮 | 參考資料 |
---|---|---|---|---|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服裝設計 最佳原創音樂 |
斯圖爾特·克萊格與史蒂芬妮·麥克米蘭 朱迪安娜·麥卡夫斯基 約翰·威廉斯 |
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 | |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 最佳原創音樂 最佳視覺效果 |
約翰·威廉斯 羅傑·蓋耶特、提姆·伯克、約翰·理查森與比爾·喬治 |
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 | |
《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 | 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 斯圖爾特·克萊格與史蒂芬妮·麥克米蘭 |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 |
《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 | 最佳攝影 | 布魯諾·戴波內爾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 | |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 |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視覺效果 |
斯圖爾特·克萊格與史蒂芬妮·麥克米蘭 提姆·伯克、約翰·理查森、克里斯提安·曼茨與尼古拉斯·阿薩蒂 |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 | |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Ⅱ》 | 最佳藝術指導 最佳化妝 最佳視覺效果 |
斯圖爾特·克萊格與史蒂芬妮·麥克米蘭 尼克·杜德曼、阿曼達·奈特與麗莎·湯布林 提姆·伯克、大衛·維克里、格雷格·巴特勒與約翰·理查森 |
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 |
參考資料
- Kois, Dan. "The Real Wizard Behind Harry Pot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late (magazine), 13 July 2011. Accessed: 20 December 2013.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2).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0).
- Dargis, Manohla; Scott, A. O. .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7-1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 . WB Studio Tour.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5).
- . Business Wire. 2008-03-13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
...expand the screen adaptation of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and release the film in two parts.
- Boucher, Geoff; Eller, Claudia. . Los Angeles Times. 2010-11-0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08).
The fantasy epic begins its Hollywood fade-out Nov. 19 with the release of "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 Part 1" and finishes next summer with the eighth film,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 Part 2."
- Schuker, Lauren A. E. .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11-2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2).
The seventh instalment in the eight-film franchise,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 took in a franchise record of $125.1 million at domestic theaters this weekend according to Warner Bros., the Time Warner Inc.-owned movie studio behind the films.
- .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10).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3).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1).
- . Cinemascore.com.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3).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1).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8).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5).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6).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3).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4).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3).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27).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01).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19).
- . Rotten Tomato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 . Metacritic.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 . The Guardian (UK). 2007-11-1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2).
- (新闻稿). Warner Bros. Pictures. 2011-07-31 .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8).
- (新闻稿). Warner Bros. Pictures. 2011-03-09 .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31).
- Box Office Mojo上《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2001)》的資料(英文)
- . The Number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1).
- . 25thframe.co.uk.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15).
- Collett, Mike. . msnbc.com. 2011-07-22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1).
- Box Office Mojo上《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2002)》的資料(英文)
- . The Number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Box Office Mojo上《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 (2004)》的資料(英文)
- Box Office Mojo上《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2005)》的資料(英文)
- . The Number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Box Office Mojo上《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 (2007)》的資料(英文)
- . The Number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 . The Number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14).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 Frankel, Daniel. . The Wrap. 2010-11-17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3).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3).
- . Box Office Mojo.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0).
- . AMPA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09).
-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9).
-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MPAS.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9).
外部連結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哈利波特系列電影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