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毕格罗
凱薩琳·安·畢格羅(Kathryn Ann Bigelow,1951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加州,美国电影导演,首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女性得主。
Kathryn Bigelow 凯瑟琳·毕奇洛 | |
---|---|
於第82屆奧斯卡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 |
导演 | |
出生 | 美國加利福尼亚州聖卡洛斯 | 1951年11月27日
职业 | 导演、编剧 |
教育程度 |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藝術學士 哥伦比亚大学藝術碩士 |
配偶 | 詹姆斯·卡梅隆 (1989-1991) |
父母 | Ronald Elliot Bigelow Gertude Larson |
活跃年代 | 1978年~ |
她主要执导科幻、动作和恐怖题材的影片。其最近的两部作品《拆弹部队》和《刺杀本·拉登》获得了广泛好评,凱撒琳·安·畢格蘿凭借前者在奥斯卡奖上击败其前夫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卖座大片《阿凡达》,夺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她是史上第4位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另外3位分別是1976年執導《七美人》(Seven Beauties)的麗娜·維爾特米勒(Lina Wertmüller)、1993年執導《鋼琴師與她的情人》的紐西蘭導演珍·康萍與2003年執導《愛情,不用翻譯》的蘇菲亞·柯波拉),亦是首位奪得該項殊榮的女性導演。
早年
凱撒琳·安·畢格蘿在1951年11月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卡洛斯(San Carlos),父母為油漆工廠經理及圖書館管理員,也是獨生女。她後來在紐約惠特尼美術館擔任畫家的弟子,並因此首次接觸到電影藝術。畢格蘿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研究所電影製作課程,取得碩士學位,並藉此學習電影理論及評論,她的學習對象包括維托·阿肯錫與蘇珊·桑塔格等人。畢格蘿也跟著名的概念藝術者勞倫斯·威納(Lawrence Weiner)及藝術暨語言團體(Art & Language)一起合作。她也曾在加州藝術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he Arts)擔任教職。
導演生涯
畢格蘿首部作品《The Set-Up》(1978年)是一部探討暴力的20分鐘影片,劇情描述2個男人(其中一位由蓋瑞·巴辛飾演)互相攻擊。她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則是《The Loveless》(1982年),當時蒙地·蒙哥馬利則擔任聯合導演。她稍後執導了《血屍夜》(Near Dark,1987年),並與艾力克·瑞德(Eric Red)共同編寫劇本。《藍天使》(Blue Steel,1990年)則描述一位菜鳥警察(潔美·李·寇蒂斯飾演)被一位精神偏執狂殺手(朗·西佛(Ron Silver)所飾演)跟蹤的故事。
畢格蘿下一部電影則是《驚爆點》(Point Break,1991年),劇情描述一位FBI探員(基努·李維飾演)企圖追捕一組由柏迪(派屈克·史威茲主演)這位衝浪愛好者率領的武裝銀行搶匪,他們會戴著歷代美國總統面罩來搶劫。
《Strange Days》(1995年)這部電影是由畢格羅的前夫詹姆斯·卡麥隆來製作及編劇。雖然這部電影被廣泛的宣傳,並具有迎合潮流的超現實主義風格,但是仍未吸引大部分的觀眾目光。她在2000年根據艾妮塔·雪佛瑞(Anita Shreve)小說《水之重》創作《魔鬼遊戲》(The Weight of Water)這部電影,劇情描述一名記者(凱薩琳·麥高梅飾演)追查一宗謀殺案的故事。這部電影與畢格蘿之前執導的電影不同,缺乏動作鏡頭及賣弄攝影技術的畫面,顯示她的電影風格有所改變。
她在2002年執導的《K-19》則是描述蘇聯K-19號潛艇在1961年發生的一次核泄漏事故,並由哈里遜·福特等人所主演。雖然這部電影廣為宣傳,但是票房仍然相當的差,遭遇到商業上的失敗。《K-19》在Metacritic上的分數也只有58分,獲得影評人較為分歧的評論。
畢格蘿在2008年导演的電影是《危機倒數》(The Hurt Locker),劇情背景為美軍佔領伊拉克。《危機倒數》得到廣泛的讚譽(根據Metacritic的資料),並在爛蕃茄上獲得97%的正面評價。這部電影由布萊恩·傑瑞提(Brian Geraghty)、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安東尼·麥凱(Anthony Mackie)、蓋·皮爾斯(Guy Pearce)及雷夫·范恩斯所主演。畢格蘿也因此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獎,並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最佳導演,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女導演。其後,她於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再下一城,奪得最佳導演獎。
2012年作品《00:30凌晨密令》讲述一位叫Maya的CIA女探员花费12年的时间寻找本拉登的藏身之处,美军最终将本拉登成功击毙的真实故事。该片在主流网站上的评价大多数为正面评价。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为了政治避嫌特意推迟上映。而美国联邦政府也控告该影片涉嫌窃取国家机密。
电影作品
年份 | 影片 | 身份 | 角色 | |||
---|---|---|---|---|---|---|
导演 | 制片人 | 编剧 | 演员 | |||
1982年 | 《無情》(The Loveless) | 是 | 是 | 不適用 | ||
1983年 | 《火焰中诞生》(Born in Flames) | 是 | 报社编辑 | |||
1987年 | 《血尸夜》(Near Dark) | 是 | 是 | 不適用 | ||
1990年 | 《藍天使》(Blue Steel) | 是 | 是 | 不適用 | ||
1991年 | 《惊暴点》(Point Break) | 是 | 不適用 | |||
1995年 | 《末世纪暴潮》(Strange Days) | 是 | 不適用 | |||
2000年 | 《魔鬼游戏》(The Weight of Water) | 是 | 不適用 | |||
2002年 | 《K-19:寡妇制造者》(K-19: The Widowmaker) | 是 | 是 | 不適用 | ||
2009年 | 《拆弹部队》(The Hurt Locker) | 是 | 是 | 不適用 | ||
2012年 | 《00:30凌晨密令》(Zero Dark Thirty) | 是 | 是 | 不適用 | ||
2014年 | Last Days | 是 | 不適用 | |||
2017年 | 《底特律》(Detroit) | 是 | 是 | 不適用 |
获奖与荣誉
- 《拆弹部队》(2010)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10) -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拆弹部队》(2009) -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西雅图国际电影节金空针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好莱坞电影节 - 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ShoWest Convention, U.S.A. "Triump Award" - Outstanding Direction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SIGNIS Grand Prize - 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Human Rights Film Network Award - 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Arca Young Cinema Award - Best Film Venezia 65
- 《拆弹部队》(2009) - 威尼斯电影节 - Sergio Trasatti Award - 最佳影片
- 《拆弹部队》(2009) - 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金卫星奖最佳导演
- 《拆弹部队》(2009) - 金卫星奖最佳影片
- 《末世纪暴潮》 (1996) - 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土星奖 - 最佳导演
- 《血尸夜》 (1988) - 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 - 银鸦奖
- 《血尸夜》 (1988) - 美国科幻和恐怖电影学院 - 最佳导演提名
参考
- "Kathryn Bigelow: Road Warri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n interview published June 2009 in Newsweek magazine
- Manohla Dargis, "A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 York Times, June 18, 2009. Access date: June 27, 2009.
- Nicolas Rapold, "Interview: Kathryn Bigelow Goes Where the Action 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Village Voice, June 23, 2009. Access date: June 27, 2009.
- Kathryn Bigelow – Filmmaking at the Dark Edge of Exhila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Harvard Film Archive, July 1, 2009. Access date: December 17, 2009.
- Metacritic上《The Hurt Locker》的資料(英文)
- . Rotten Tomatoes. 2009-12-15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7).
- . Allmovie.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1-25).
- . IMDB.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1).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凯瑟琳·毕格罗 |
- 凯瑟琳·毕格罗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凯瑟琳·毕格罗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 June 2009 Intervie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with The A.V. Club
- Q&A with Kathryn Bigelo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 Men's Journal
- Kathryn Bigelow(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on Rotten Tomatoes
獎項 | ||
---|---|---|
上一届: 《丹尼·鮑伊》 |
美國導演工會最佳導演 2009年 |
下一届: 《尚未頒發》 |
上一届: 《麥克·李》 |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2009年 |
下一届: 《尚未頒發》 |
上一届: 《麥克·李》 |
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2009年 |
下一届: 《尚未頒發》 |
上一届: 《丹尼·鮑伊》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2009年 |
下一届: 《尚未頒發》 |
上一届: 《葛斯·范·桑》 |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 2009年 |
下一届: 《尚未頒發》 |
上一届: 《丹尼·鮑伊》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2009年 |
下一届: 《湯姆·霍伯》 |
本文来源:维基百科:凯瑟琳·毕格罗
本篇内容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